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8页 |
(一)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 国外研究回顾 | 第12-13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四) 本文特色及待完善之处 | 第16-18页 |
1. 本文特色 | 第16页 |
2. 本文有待完善之处 | 第16-18页 |
一、城市群政府协调机制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分析 | 第18-24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1. 城市群 | 第18-19页 |
2. 城市群政府协调机制 | 第19-20页 |
(二) 理论资源 | 第20-22页 |
1. 城市群空间结构理论 | 第20页 |
2. 政府间关系理论 | 第20-21页 |
3. 行政区与经济区关系理论 | 第21-22页 |
(三) 必要性分析 | 第22-24页 |
二、呼包鄂城市群区域发展中政府协调机制的现状和问题 | 第24-30页 |
(一) 呼包鄂城市群区域发展中政府协调机制的现状 | 第24-26页 |
1. 呼包鄂城市群建设协调领导小组 | 第25-26页 |
2. 呼包鄂城市群经济工作座谈会 | 第26页 |
3. 呼包鄂城市群规划 | 第26页 |
(二) 呼包鄂城市群区域发展中的政府协调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26-30页 |
1. 协调观念淡薄 | 第27页 |
2. 权威性管理主体的缺位 | 第27-28页 |
3. 利益协调机制匮乏 | 第28页 |
4. 城市群规划配套政策有待健全 | 第28-30页 |
三、呼包鄂城市群区域发展中政府协调机制的制约因素 | 第30-36页 |
(一) 区域合作观念缺乏 | 第30-31页 |
1. 社会背景 | 第30页 |
2. 政治背景 | 第30页 |
3. 经济背景 | 第30-31页 |
4. 自身原因 | 第31页 |
(二) 制度设计有待完善 | 第31-33页 |
1. 缺乏长效的协调组织保障 | 第31页 |
2. 明确的城市群归口管理机关的缺失 | 第31-32页 |
3. 来自官员政绩考核制度的阻碍 | 第32页 |
4. 没有健全的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 | 第32页 |
5. 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不匹配 | 第32-33页 |
6. 公认的城市群规划编制办法与执业制度的缺失 | 第33页 |
(三) 法律法规的保障效应乏力 | 第33-36页 |
1. 区域合作规则不完善 | 第34页 |
2. 权威的城市群规划法律地位的缺失 | 第34-36页 |
四、国内外城市群政府协调机制的经验与启示 | 第36-43页 |
(一) 国外城市群经验与启示 | 第36-39页 |
1. 美国城市群政府协调机制 | 第36-38页 |
2. 日本城市群政府协调机制 | 第38-39页 |
(二) 国内城市群的经验与借鉴 | 第39-43页 |
1. 建立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制度及相应的办公室 | 第40-41页 |
2. 签订共同遵守的协议和公约 | 第41页 |
3. 确立区域规划的综合统筹地位 | 第41-43页 |
五、构建呼包鄂城市群区域发展中的政府协调机制的建议 | 第43-51页 |
(一) 组织协调保障机制—权力 | 第43-46页 |
1. 明确归口管理机关、组建城市群协调发展管理委员会 | 第44-45页 |
2. 建立城市群领导机构 | 第45页 |
3. 建立城市群横向利益分享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 | 第45-46页 |
(二) 公共财政保障机制—财力 | 第46-48页 |
1. 公共财政在城市群规划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第46-47页 |
2. 建立城市群公共财政机制和公共财政专业委员会 | 第47页 |
3. 建立城市群公共财政储备制度,共建共享区域公共产品 | 第47-48页 |
4. 建立城市群公共财政支出的监督体系 | 第48页 |
(三) 法律法规保障机制—法力 | 第48-51页 |
1. 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立法工作,制定城市群合作公约 | 第49页 |
2. 颁布实施《呼包鄂城市群规划管理条例》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