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绪言 | 第12-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研究背景及现状 | 第13-17页 |
·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 | 第13-14页 |
·物理问题解决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19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7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高中生解决物理新题的理论概述 | 第19-36页 |
·问题表征的概念 | 第19页 |
·问题表征的形成、层次与分类 | 第19-20页 |
·问题表征的形成 | 第19-20页 |
·问题表征的层次与分类 | 第20页 |
·物理问题表征 | 第20-22页 |
·物理问题表征的研究 | 第20-22页 |
·图形化表征 | 第22页 |
·图式理论 | 第22-24页 |
·图式的界定 | 第22-23页 |
·图式的特征 | 第23-24页 |
·图式的作用 | 第24页 |
·问题图式与问题表征 | 第24-27页 |
·问题图式的界定 | 第24-25页 |
·问题图式是一类可以习得的学习结果 | 第25页 |
·问题图式的习得方式 | 第25-26页 |
·问题图式与问题表征 | 第26-27页 |
·问题与问题解决 | 第27-29页 |
·问题的定义和分类 | 第27页 |
·问题解决理论 | 第27-29页 |
·问题解决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 第29-31页 |
·问题解决的过程 | 第29-30页 |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 第30-31页 |
·物理问题的解决 | 第31-36页 |
·物理问题和物理新题的界定 | 第31页 |
·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 | 第31-33页 |
·物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 第33-34页 |
·物理问题解决中专家与新手的研究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各层次学生的物理问题表征层次与问题图式习得程度关系研究 | 第36-44页 |
·研究目的 | 第36页 |
·研究方法 | 第36页 |
·研究样本 | 第36页 |
·研究材料 | 第36页 |
·研究过程 | 第36-37页 |
·对口语报告的研究 | 第37-42页 |
·研究结论 | 第42-44页 |
第四章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物理新题解决过程中的差异研究 | 第44-54页 |
·研究目的 | 第44页 |
·研究方法 | 第44页 |
·研究样本 | 第44页 |
·研究材料 | 第44页 |
·研究结果和分析 | 第44-52页 |
·对学生的书面作业整体的分析结果 | 第45-47页 |
·对第一题作业的分析结果 | 第47-49页 |
·对第二题作业的分析结果 | 第49-50页 |
·对第四题作业的分析结果 | 第50-51页 |
·对第六题作业的分析结果 | 第51-52页 |
·研究结论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学生解决物理新题的干预研究 | 第54-61页 |
·问题解决的研究对物理习题教学的启示 | 第54页 |
·物理习题教学的目标 | 第54-55页 |
·基于图式理论的物理习题教学研究 | 第55-56页 |
·典型教学案例 | 第56页 |
·图式理论教学效果实证 | 第56-61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1-64页 |
·研究结论 | 第61-62页 |
·展望 | 第62-64页 |
附录1 | 第64-67页 |
附录2 | 第67-71页 |
附录3 | 第71-73页 |
附录4 | 第73-75页 |
附录5 | 第75-7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后记 | 第78-79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教育科研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