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素养及其培育问题研究--以张家口市五所高校为例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引言 | 第11-19页 |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 (二)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三)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 (四) 论文的创新点、难点与不足 | 第17-19页 |
| 一、大学生网络素养及其培育的重要性 | 第19-28页 |
| (一)大学生网络素养及其构成 | 第19-22页 |
| 1. 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概念 | 第19-20页 |
| 2. 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构成 | 第20-22页 |
| (二)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重要性 | 第22-28页 |
| 1. 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功能 | 第22-25页 |
| 2. 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重要意义 | 第25-28页 |
| 二、张家口市五所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与分析 | 第28-36页 |
| (一)问卷设计与取样 | 第28页 |
| (二)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 | 第28-29页 |
| (三)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分析 | 第29-36页 |
| 1. 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积极方面 | 第29-31页 |
| 2. 大学生网络素养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 3. 大学生网络素养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33-36页 |
| 三、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途径 | 第36-46页 |
| (一)社会培育途径 | 第36-38页 |
| 1. 完善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相关政策 | 第36-37页 |
| 2. 大力加强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 | 第37页 |
| 3. 健全完善网络监管和行业自律机制 | 第37-38页 |
| (二)学校培育途径 | 第38-41页 |
| 1. 建立健全网络素养培育课程 | 第38-39页 |
| 2. 加强校园网络环境的绿色监管 | 第39-40页 |
| 3. 培养高素质的网络素养师资队伍 | 第40-41页 |
| (三)自我培育途径 | 第41-46页 |
| 1. 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 第41-43页 |
| 2. 加强网络人际交往 | 第43-44页 |
| 3. 强化网络学习 | 第44页 |
| 4. 注重网络道德规范的内化 | 第44-46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附录 | 第49-54页 |
| 后记 | 第54-5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