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责任保险及第三者直接请求权制度 | 第12-28页 |
第一节 责任保险的内涵及历史演进 | 第12-19页 |
一、 责任保险的内涵 | 第12-14页 |
二、 责任保险的历史演进 | 第14-19页 |
(一) 责任保险的起源与发展进程 | 第14-15页 |
(二) 美国与日本责任保险的发展进程 | 第15-18页 |
(三) 我国责任保险的发展进程及现状 | 第18-19页 |
第二节 责任保险第三者直接请求权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19-28页 |
一、 第三者直接请求权的内涵界定与法律特性 | 第19-21页 |
二、 第三者直接请求权的相关学说 | 第21-24页 |
(一) 法定权利说 | 第21-22页 |
(二) 原始取得说 | 第22页 |
(三) 权利移转说 | 第22-23页 |
(四) 责任免脱给付说 | 第23-24页 |
三、 对第三者直接请求权制度的历史考证 | 第24-28页 |
(一) 国外境外第三者直接请求权制度的立法例 | 第24-26页 |
(二) 我国法律对第三者直接请求权制度的规定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第三者责任保险法律规范之利弊分析 | 第28-41页 |
第一节 责任保险第三者直接请求权的行使及缺憾 | 第28-37页 |
一、 责任保险设置第三者直接请求权的意义 | 第28-31页 |
(一) 为第三者行使权利提供实体法依据 | 第28-30页 |
(二) 提高理赔效率与减少索赔诉讼成本 | 第30-31页 |
(三) 促进责任保险理论发展 | 第31页 |
二、 责任保险第三者直接请求权的行使 | 第31-35页 |
(一) 第三者直接请求权的行使主体 | 第32-33页 |
(二) 第三者直接请求权的行使条件 | 第33-35页 |
三、 责任保险第三者直接请求权制度存在的缺憾 | 第35-37页 |
(一) 对确定赔偿责任和赔偿数额的规定不详尽 | 第35-36页 |
(二) 缺乏认定被保险人“怠于请求”行为的具体标准 | 第36-37页 |
(三) 忽视保险人对第三者的抗辩权 | 第37页 |
第二节 责任保险其他规定存在的合理性及缺憾 | 第37-41页 |
一、 责任保险其他规定存在的合理性 | 第38-39页 |
(一) 设立限制被保险人领取保险金制度 | 第38页 |
(二) 明确责任保险相关费用的承担主体 | 第38-39页 |
二、 责任保险其他规定存在的缺憾 | 第39-41页 |
(一) 缺乏被保险人未向第三者赔偿的判断标准 | 第39-40页 |
(二) 对保险人审查义务的规定不详细 | 第40页 |
(三) 对必要、合理费用范围的界定过于笼统 | 第40-41页 |
第三章 第三者责任保险立法完善的必要性 | 第41-44页 |
第一节 完善责任保险立法是正确实施法律的需要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完善责任保险立法是实现社会管理功能的需要 | 第42-43页 |
第三节 完善责任保险立法是健全责任保险法律体系的需要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第三者责任保险法律制度之健全 | 第44-53页 |
第一节 对责任保险第三者直接请求权制度的完善 | 第44-49页 |
一、 对确定被保险人赔偿责任的立法建议 | 第44-46页 |
(一) 肯定多种赔偿责任确定方式 | 第45-46页 |
(二) 确定保险人认定具体赔偿数额 | 第46页 |
二、 认定被保险人“怠于请求”行为的立法建议 | 第46-48页 |
(一) 确立时间标准 | 第47-48页 |
(二) 确立行为标准 | 第48页 |
三、 区分不同性质责任保险保险人对第三者的抗辩权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对责任保险其他规定的完善 | 第49-53页 |
一、 明确被保险人具有向第三者充分赔偿的义务 | 第49-50页 |
二、 明确保险人具有审查义务并承担连带责任 | 第50-51页 |
三、 界定必要、合理费用的具体范围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个人简历 | 第56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