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股东知情权的基础理论 | 第13-20页 |
第一节 股东知情权的界定 | 第13-15页 |
一、 广义的股东知情权和狭义的股东知情权 | 第13-14页 |
二、积极性的股东知情权和消极性的股东知情权 | 第14-15页 |
第二节 股东知情权的性质 | 第15-17页 |
一、 共益权还是自益权 | 第15-16页 |
二、 固有权还是非固有权 | 第16-17页 |
三、单独的股东权还是少数的股东权 | 第17页 |
第三节 股东知情权的内容 | 第17-20页 |
一、 查阅权与复制权 | 第18-19页 |
二、 建议权与质询权 | 第19页 |
三、 信息接受权和检查人选任请求权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公司股东知情权实现的理论依据、现实基础及其意义 | 第20-26页 |
第一节 公司股东知情权实现的理论依据 | 第20-23页 |
一、 权利冲突与制衡的需求 | 第20-21页 |
二、 股东平等原则的要求 | 第21-22页 |
三、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公司股东知情权实现的现实基础 | 第23-25页 |
一、 现代公司治理原则的要求 | 第23页 |
二、 股东行使监督权的要求 | 第23-24页 |
三、 规范交易秩序的要求 | 第24-25页 |
第三节 公司股东知情权实现的意义 | 第25-26页 |
一、 实现股东知情权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选择 | 第25页 |
二、 实现股东知情权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中外股东知情权法律规定评析 | 第26-34页 |
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相关规定 | 第26-31页 |
一、 英美法系国家股东知情权立法例及其先进性 | 第26-29页 |
二、 大陆法系国家股东知情权立法例及其先进性 | 第29-31页 |
第二节 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 | 第31-34页 |
一、 我国关于股东知情权的立法现状 | 第31-32页 |
二、 我国新公司法颁布后股东知情权的改进之处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我国法律对股东知情权实现规定的不足 | 第34-40页 |
第一节 股东知情权行使方面 | 第34-37页 |
一、 “特殊股东”的股东知情权行使资格规定不明 | 第34-36页 |
二、 股东知情权的行使范围过于狭窄 | 第36-37页 |
三、 限制股东知情权行使的具体形式之规定过于原则 | 第37页 |
第二节 股东知情权司法救济方面 | 第37-40页 |
一、 股东知情权的诉讼主体资格缺乏明确规定 | 第37-38页 |
二、 欠缺股东质询权诉讼救济制度 | 第38-39页 |
三、 欠缺股东滥用知情权时公司的救济制度 | 第39页 |
四、 缺乏具体的程序性制度安排 | 第39页 |
五、 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实现我国公司股东知情权的建议 | 第40-59页 |
第一节 明确股东知情权的行使主体 | 第40-44页 |
一、 细化股东知情权的行使主体 | 第40-42页 |
二、 明确股东知情权的限制要件 | 第42-44页 |
第二节 扩充和明确股东知情权的行使范围 | 第44-47页 |
一、 将原始会计凭证纳入查阅范围 | 第44-45页 |
二、 根据公司类型不同区分行使范围的权限 | 第45-47页 |
第三节 在适当的时机引入检查人选任制度 | 第47-50页 |
一、 关于检查人选任制度 | 第48页 |
二、 我国检查人选任制度的构建 | 第48-50页 |
第四节 建立公司法上的信息披露制度 | 第50-52页 |
一、 信息披露的标准 | 第50-51页 |
二、 信息披露的内容 | 第51页 |
三、 违反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 | 第51-52页 |
第五节 完善股东知情权的司法救济制度 | 第52-59页 |
一、 细化诉讼主体资格认定标准 | 第52-54页 |
二、 明确具体诉讼程序的相关规定 | 第54-56页 |
三、 明确相关的法律责任 | 第56-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历 | 第63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