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9页 |
| ·漆酶简介 | 第11-12页 |
| ·漆酶的来源及其理化性质 | 第11页 |
| ·漆酶的结构及其催化机理 | 第11-12页 |
| ·漆酶生产活力提高的方法 | 第12-20页 |
| ·菌种的改良 | 第12-14页 |
| ·培养方式的优化 | 第14-16页 |
| ·培养条件优化 | 第16-18页 |
| ·杂色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 | 第18-20页 |
| ·漆酶催化活力的提高 | 第20-24页 |
| ·漆酶催化活性的抑制剂 | 第20-21页 |
| ·漆酶催化反应的介体系统 | 第21-23页 |
| ·漆酶催化反应的溶剂体系 | 第23-24页 |
| ·实际应用中漆酶的固定化 | 第24页 |
| ·漆酶在染料脱色降解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 ·漆酶在靛蓝牛仔布水洗过程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 ·漆酶应用于靛蓝牛仔布水洗的背景 | 第25页 |
| ·漆酶在靛蓝牛仔布水洗中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效果 | 第25-26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26-27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杂色云芝液态深层发酵生产漆酶 | 第29-43页 |
| ·引言 | 第29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9-31页 |
| ·材料 | 第29-30页 |
| ·方法 | 第30-3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1-41页 |
| ·碳源对杂色云芝纯种培养的影响 | 第31-34页 |
| ·氮源对杂色云芝纯种培养的影响 | 第34-36页 |
| ·诱导剂对漆酶生产的影响 | 第36-37页 |
| ·铜离子加入量对漆酶生产的影响 | 第37-38页 |
| ·接种量对漆酶生产的影响 | 第38-39页 |
| ·混合培养促进漆酶生产 | 第39-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第三章 杂色云芝漆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 第43-53页 |
| ·引言 | 第43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3-46页 |
| ·材料 | 第43-44页 |
| ·方法 | 第44-4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2页 |
| ·漆酶的最适温度研究 | 第46页 |
| ·漆酶的热稳定性研究 | 第46-47页 |
| ·不同缓冲液对漆酶活力的影响 | 第47-48页 |
| ·漆酶的 pH 稳定性研究 | 第48-49页 |
| ·不同离子对漆酶活力的影响 | 第49-50页 |
| ·混合培养产漆酶的最适 pH 值 | 第50-51页 |
| ·混合培养产漆酶最适温度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四章 漆酶在染料脱色及其在靛蓝牛仔布水洗中的应用研究 | 第53-71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53-59页 |
| ·材料 | 第53-55页 |
| ·方法 | 第55-59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59-69页 |
| ·靛蓝脱色试验 | 第59-67页 |
| ·漆酶对其他几种染料的脱色反应 | 第67-68页 |
| ·漆酶、纤维素酶和两者协同作用对靛蓝牛仔布的水洗研究 | 第68-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1-74页 |
| ·总结 | 第71-72页 |
| ·展望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