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校本作业的历史发展 | 第13页 |
·我国校本作业的开发概况 | 第13-14页 |
·国内外作业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国外作业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国内作业研究概况 | 第16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二、高中物理校本作业以及作业有效性的概述 | 第18-29页 |
·作业 | 第18-22页 |
·作业的定义 | 第18页 |
·作业的目的 | 第18-20页 |
·作业的功能 | 第20-22页 |
·高中物理校本作业 | 第22-24页 |
·校本作业的概念 | 第22页 |
·高中物理校本作业的概念 | 第22-24页 |
·高中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 | 第24-28页 |
·有效性的概念 | 第24-25页 |
·作业有效性的概念 | 第25-26页 |
·高中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 | 第26-28页 |
·提高校本作业有效性的作用 | 第28页 |
·校本作业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 第28页 |
·校本作业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 第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三、提高校本作业有效性的理论依据 | 第29-32页 |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9-30页 |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 | 第29页 |
·建构主义理论对提高校本作业有效性的启示 | 第29-30页 |
·多元智能理论 | 第30页 |
·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涵 | 第30页 |
·多元智能理论对提高校本作业有效性的启示 | 第30页 |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30-31页 |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本内涵 | 第30页 |
·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提高校本作业有效性的启示 | 第30-31页 |
·提高物理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模式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四、W 高中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案例和实践研究 | 第32-62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方法 | 第32-33页 |
·W 校校本作业的有关问题的调查 | 第33-45页 |
·调查目的:高中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 第33页 |
·调查问卷问题结构框架 | 第33-34页 |
·调查数据分析 | 第34-45页 |
·调查结论总结 | 第45页 |
·W 校校本作业开发的理念 | 第45-46页 |
·影响校本作业有效性的因素 | 第46-52页 |
·校本作业编制的不同方法的案例 | 第46-49页 |
·校本作业使用的不同方法的案例 | 第49-52页 |
·提高校本作业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及案例 | 第52-53页 |
·教师层面 | 第52页 |
·学校层面 | 第52-53页 |
·学生层面 | 第53页 |
·家长层面 | 第53页 |
·提高校本作业有效性的实施途径 | 第53-60页 |
·校本作业设计 | 第53-56页 |
·作业布置 | 第56页 |
·作业评价 | 第56-57页 |
·作业讲评 | 第57-59页 |
·作业订正 | 第59-60页 |
·W校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案例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5页 |
附录 | 第65-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页 |
后记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