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保证保险的内涵界定及其制度嬗变 | 第12-19页 |
(一) 保证保险的概念厘定及其法律特征之提炼 | 第12-14页 |
1. 保证保险通常具有三方当事人 | 第13页 |
2. 保证保险法律关系的多重性 | 第13页 |
3. 保证保险是一种风险回避机制 | 第13-14页 |
4. 保证保险的直接目的是保护权利人的利益 | 第14页 |
(二) 保证保险的学理分类——基于类型化的考量 | 第14-15页 |
1.合同保证保险 | 第14页 |
2. 商业保证保险 | 第14-15页 |
3. 金融机构保证保险 | 第15页 |
4. 雇员忠诚保证保险 | 第15页 |
(三) 保证保险的制度变迁及其发展趋势 | 第15-18页 |
1. 国外保证保险的发展变迁历程 | 第15-17页 |
2. 中国保证保险的发展变迁历程 | 第17-18页 |
3. 保证保险的发展演进趋势 | 第18页 |
(四) 小结 | 第18-19页 |
二、保证保险在我国发展的理论障碍检视 | 第19-27页 |
(一) 理论的迷思与现实的悖论:保证保险的性质探究 | 第19-27页 |
1. 保险说 | 第19页 |
2. 保证说 | 第19-20页 |
3. 联姻说 | 第20-27页 |
三、保证保险在我国发展的实务难题考察 | 第27-36页 |
(一)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保证保险的实体法困境及其突围 | 第27-32页 |
1. 保证保险的法律适用困境 | 第27-28页 |
2. 保证保险中的保险利益困境 | 第28-29页 |
3. 保证保险合同的独立性困境 | 第29-30页 |
4. 保证保险追偿权与代位求偿权的困境 | 第30-32页 |
(二) 寻找程序正义的真谛:保证保险的程序法困境及其化解 | 第32-34页 |
1. 保证保险合同纠纷与基础合同纠纷能否合并审理的问题 | 第32页 |
2. 在审理基础合同纠纷案件中,保险人能否成为第三人的问题 | 第32-33页 |
3. 关于投保人欺诈涉嫌刑事犯罪的保证保险纠纷案件的程序处理 | 第33-34页 |
(三) 小结 | 第34-36页 |
四、完善保证保险制度的理论与实务建议 | 第36-48页 |
(一) 从零乱走向规范:完善保证保险的法律法规体系 | 第36-37页 |
1. 关于《保险法》 | 第36页 |
2. 关于社会信用立法 | 第36-37页 |
3. 其他相关配套法律 | 第37页 |
(二) 从表象走向内核:健全保证保险的制度构想 | 第37-41页 |
1. 保证保险合同解除权 | 第37-39页 |
2. 保证保险中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权 | 第39-41页 |
3. 保证保险的除外责任 | 第41页 |
(三) 从理念走向制度:强化对保证保险的法律监管 | 第41-47页 |
1. 保证保险的市场准入监管 | 第42-44页 |
2. 保证保险的风险防范机制 | 第44-45页 |
3. 保证保险的自律监管 | 第45-47页 |
(四) 小结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