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病害及其防治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福建省六种双生病毒的分子鉴定及RaMoV NSP互作蛋白的筛选

摘要第1-14页
Abstract第14-1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7-44页
 1 双生病毒的研究概况第17-40页
   ·双生病毒的危害第17页
   ·双生病毒的结构特征与分类第17-26页
   ·Begomoviruses 的病害复合体第26-29页
   ·双生病毒的侵染过程第29-33页
   ·双生病毒的致病因子第33-34页
   ·双生病毒的变异与进化第34-39页
   ·双生病毒的检测方法第39-40页
 2 酵母双杂交系统在双生病毒研究中的应用第40-44页
   ·酵母双杂交系统第40-41页
   ·酵母双杂交系统在双生病毒研究中的应用第41-43页
   ·立题依据第43-44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44-52页
 1 材料第44页
   ·毒源第44页
   ·供试昆虫及植物材料第44页
   ·菌株和质粒第44页
   ·试剂第44页
   ·常用缓冲液的配制第44页
 2 方法第44-52页
   ·PCR 技术第44-45页
   ·RCA 技术第45页
   ·PCR 产物纯化第45-46页
   ·DNA 克隆技术第46-48页
   ·重组质粒的提取与鉴定第48-50页
   ·侵染性克隆的转化第50页
   ·农杆菌接种第50-52页
第三章 侵染烟草的苎麻花叶病毒的分子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第52-67页
 1 材料和方法第52-56页
   ·毒源及植物总DNA 提取第52页
   ·DNA-A 全长基因组的PCR 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第52-53页
   ·DNA-B 全长基因组的 PCR 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第53页
   ·序列分析第53-54页
   ·侵染性克隆构建第54-56页
   ·农杆菌介导的植株接种第56页
   ·粉虱传毒实验第56页
   ·病毒DNA 的检测第56页
 2 结果和分析第56-64页
   ·病毒基因组的检测结果第56-57页
   ·病毒基因组DNA-A 的结构特征及进化分析第57-61页
   ·病毒基因组DNA-B 的结构特征第61页
   ·侵染性克隆构建结果第61-63页
   ·RaMoV-F3 DNA-A 和 DNA-B 的致病性测定第63-64页
   ·虫传实验第64页
 3 小结与讨论第64-67页
第四章 烟草曲叶病害复合体的分子鉴定第67-80页
 1 材料和方法第67-71页
   ·毒源及植物总DNA 提取第67页
   ·DNA-A 全长基因组的PCR 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第67-68页
   ·DNA-B 的检测第68页
   ·DNAβ全长基因组的PCR 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第68-69页
   ·序列分析第69-71页
   ·粉虱传毒试验第71页
   ·病毒DNA 的检测第71页
 2 结果和分析第71-78页
   ·病毒基因组的检测结果第71页
   ·PaLCuGuV DNA-A 的结构特征及进化分析第71-72页
   ·AYVV DNA-A 的结构特征及进化分析第72-75页
   ·卫星DNAβ的结构特征及进化分析第75-77页
   ·虫传实验第77-78页
 3 小结与讨论第78-80页
第五章 番薯曲叶病毒的分子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第80-91页
 1 材料和方法第80-84页
   ·毒源及植物总DNA 提取第80页
   ·DNA-A 全长基因组的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第80页
   ·DNA-B、DNAβ的检测第80-81页
   ·序列分析第81-83页
   ·侵染性克隆构建的策略第83-84页
   ·农杆菌介导的植株接种第84页
   ·病毒DNA 的检测第84页
 2 结果和分析第84-89页
   ·病毒基因组DNA-A 的结构特征及进化分析第84-87页
   ·DNA-B、DNAβ的检测第87-88页
   ·侵染性克隆构建第88-89页
   ·SPLCV DNA-A 的致病性测定第89页
 3 小结与讨论第89-91页
第六章 一点红黄脉病毒的分子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第91-107页
 1 材料和方法第91-96页
   ·毒源及植物总DNA 提取第91-92页
   ·DNA-A 全长基因组的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第92页
   ·DNA-B 的检测第92页
   ·DNAβ全长基因组的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第92页
   ·序列分析第92-94页
   ·侵染性克隆构建策略第94-96页
   ·农杆菌介导的植株接种第96页
   ·病毒DNA 的检测第96页
 2 结果和分析第96-105页
   ·病毒基因组DNA-A 的结构特征及进化分析第96-100页
   ·DNA-B 的检测第100页
   ·Fz1 分离物的 DNAβ 与其它双生病毒的比较第100-102页
   ·侵染性克隆构建第102-104页
   ·DNA-A 和DNAβ的致病性测定第104-105页
 3 小结与讨论第105-107页
第七章 中国大青黄色花叶病毒的分子鉴定第107-118页
 1 材料和方法第107-110页
   ·毒源及植物总DNA 提取第107页
   ·DNA-A 全长基因组的PCR 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第107页
   ·DNA-B 全长基因组的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第107-108页
   ·序列分析第108-109页
   ·侵染性克隆构建策略第109-110页
 2 结果和分析第110-116页
   ·病毒基因组DNA-A、DNA-B 的检测第110-111页
   ·病毒基因组DNA-A 的结构特征及进化分析第111-113页
   ·病毒基因组DNA-B 的结构特征第113-115页
   ·侵染性克隆构建第115-116页
 3 小结与讨论第116-118页
第八章 RaMoV 八个功能基因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第118-12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18-119页
   ·毒源和植物总 DNA 提取第118页
   ·菌株和质粒第118-119页
   ·主要试剂第119页
   ·PCR 扩增、克隆第119页
   ·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第119页
   ·阳性克隆的测序鉴定第11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19-123页
   ·RaMoV 八个功能基因的PCR 扩增第119-120页
   ·重组酵母表达载体的鉴定第120-121页
   ·阳性克隆的测序鉴定第121-122页
  3 小结与讨论第122-123页
第九章 RaMoV NSP 蛋白自身及与其它功能蛋白之间的互作第123-13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23-126页
   ·菌株和质粒第123页
   ·主要试剂第123页
   ·载体和菌株的验证第123-124页
   ·AH109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124页
   ·重组质粒转化酵母菌AH109第124-125页
   ·重组质粒的自激活活性检测第125页
   ·重组质粒对AH109 细胞毒性检测第125页
   ·两重组质粒共转化AH109第125-126页
   ·蛋白互作的检测第12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26-129页
   ·载体与菌株的验证第126-127页
   ·重组质粒对AH109 细胞毒性和自激活活性检测第127-128页
   ·蛋白自身互作的检测第128页
   ·蛋白两两互作的检测第128-129页
 3 小结与讨论第129-131页
第十章 利用 RaMoV BV1 蛋白筛选本氏烟cDNA 文库第131-14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31-138页
   ·菌株和质粒第131页
   ·主要试剂第131页
   ·PCR 引物第131页
   ·文库质量测定第131-133页
   ·重组质粒对 Y187 细胞毒性和自激活活性检测第133页
   ·筛选文库方法的选择第133-135页
   ·阳性克隆菌落的筛选第135-136页
   ·阳性克隆酵母质粒的提取第136-137页
   ·PCR 鉴定阳性克隆中文库质粒的cDNA 插入片段第137页
   ·酵母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及PCR 再鉴定第137页
   ·阳性克隆的测序及分析第137-13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38-142页
   ·文库的质量检测第138页
   ·重组质粒对细胞毒性和自激活活性检测第138-139页
   ·阳性克隆的筛选第139-140页
   ·PCR 鉴定cDNA 插入片段第140页
   ·阳性克隆的测序及分析第140-142页
 3 小结与讨论第142-144页
全文小结第144-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62页
附录1 缩略语及含义第162-164页
附录2 所用主要仪器、试剂与缓冲液的配制第164-174页
附录3 所用载体图谱第174-176页
附录4 攻博期间发表的文章第176-177页
致谢第177页

论文共1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控制系统的性能优化分析与设计限制研究
下一篇:群集运动控制及其相关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