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论文

旅大地区苏联与中共关系的演变和发展(1945.8-1950.2)

论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4页
绪论第14-24页
 一、本选题的研究价值与研究意义第14-16页
 二、本选题的研究现状第16-21页
 三、本选题研究中遗留的问题第21-24页
第一章 旅大问题的缘起(1945.2-1945.8)第24-48页
 第一节 实力外交:《雅尔塔协定》与旅大的命运第24-36页
  一、美苏远东战略与雅尔塔会议的召开第24-31页
  二、《雅尔塔协定》与旅大的地位第31-34页
  三、《雅尔塔协定》之评价第34-36页
 第二节 城下之盟:《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与旅大的命运第36-46页
  一、《雅尔塔协定》与蒋介石的态度第36-38页
  二、中苏第一阶段的谈判与旅大第38-43页
  三、中苏第二阶段的谈判与旅大第43-46页
 小结第46-48页
第二章 苏军占领旅大初期的局面及其应对(1945.8-1945.9)第48-76页
 第一节 苏联红军进驻旅大第48-52页
 第二节 苏联红军进驻旅大初期的局面第52-57页
  一、苏联红军进驻旅大初期的社会现实第52-54页
  二、苏联红军的违纪行为第54-57页
 第三节 苏联红军与旅大地区的各种政治力量第57-74页
  一、日本残余势力、国民党势力与治安维持会第58-62页
  二、中国共产党的力量第62-74页
 小结第74-76页
第三章 苏军当局"两面性政策"的施行(1945.10-1945.12)第76-121页
 第一节 国民党军队在大连登陆的失败第76-92页
  一、中共军队抢先经大连登陆进入东北的努力第76-79页
  二、国民党军队从大连登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79-84页
  三、国民党对苏交涉与苏方的"绝缘政策"第84-92页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在旅大地区政治合法性的建立第92-114页
  一、中共对苏军当局态度的试探第92-95页
  二、中共在大连"抢形势,搭架子"第95-108页
  三、中共在旅顺、金县建党建政第108-114页
 第三节 苏美关系对旅大命运的影响第114-121页
第四章 苏军当局"两面性政策"的继续(1946年)第121-140页
 第一节 苏军当局同意与国民党谈判旅大接收问题第121-126页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在旅大地区政治合法性的巩固第126-137页
  一、反奸清算斗争第127-130页
  二、住宅调整运动第130-135页
  三 中共对旅大地区行政机构的改造第135-137页
 小结第137-140页
第五章 国民党视察旅大及苏军与中共的应对(1947.1-1947.7)第140-168页
 第一节 苏方与国民党筹收旅大的外交谈判第143-150页
 第二节 国民党视察旅大与中共与苏军的准备工作第150-164页
  一、准备充分——针对旅大视察团的特殊政策第150-157页
  二、应对得力——国民党旅大视察团败兴而归第157-164页
 小结第164-168页
第六章 苏联红军与中共之间的合作与冲突(1947年)第168-186页
 第一节 苏军当局与中共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与冲突第168-176页
  一、中苏合营公司的创设——苏军实现了没有实现的目标第169-172页
  二、旅大地区的军工生产——苏军对中共支援前线并不赞同第172-174页
  三、关东实业公司——苏军积极支持和帮助第174-176页
 第二节 苏军与中共在政治领域的合作和冲突第176-181页
  一、领导大生产运动——中苏矛盾中的合作第176-178页
  二、"十月会议"与刘、唐撤退——中苏双方的矛盾开始显露第178-181页
 第三节 《实话报》——苏军当局与中共关系的缩影第181-185页
  一、中共旅大地委不遗余力帮助《实话报》社第182-183页
  二、苏方握有主动权第183页
  三、"秋江辞职事件"第183-185页
 小结第185-186页
第七章 苏联红军与中共的关系在调整中转变(1948-1949年)第186-221页
 第一节 "六月会议"与中苏关系的调整第186-195页
  一、中苏分歧与中苏会谈第187-191页
  二、"以苏为主"与"六月会议"的召开第191-195页
 第二节 关东友好协会与中苏关系的巩固第195-201页
  一、旅大地区中苏友好协会的成立与发展第195-197页
  二、关东友好协会与旅大对苏友好第197-201页
 第三节 旅大地区的整党运动与党组织的公开第201-211页
  一、中共旅大地委的整党运动第201-207页
  二、旅大地区党组织的公开第207-211页
 第四节 第二次货币改革与中共领导的经济体系建立第211-220页
  一、中苏双方关于第二次货币改革问题的交涉第211-215页
  二、旅大地区第二次货币改革的施行第215-220页
 小结第220-221页
第八章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与苏联军事管制的结束(1949-1950.2)第221-246页
 第一节 米高扬访问延安与刘少奇访苏第221-231页
  一、毛泽东与斯大林:交涉毛泽东访苏事宜第221-226页
  二、米高扬访华与旅大问题第226-229页
  三、刘少奇访苏与旅大问题第229-231页
 第二节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谈判及签订第231-244页
  一、毛泽东何时访苏——中苏双方的交涉第232-233页
  二、是否签订新条约——中苏双方的判断第233-235页
  三、苏方如何界定旅大问题——草案六易其稿第235-238页
  四、《关于旅顺口和大连的协定》的内容如何——中苏双方的修订第238-244页
 小结第244-246页
结语第246-256页
 一、中国共产党在旅大立足的原因第247-249页
 二、中共旅大党组织与苏军当局关系的阶段性特征第249-252页
 三、苏军进驻旅大地区的历史意义第252-256页
附录第256-259页
参考文献第259-273页
后记第273-274页

论文共2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950年代的塘村妇女--村庄研究中的阶级、性别与家庭结构
下一篇:毛泽东联美抗苏战略研究--基于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