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现代文学(1919~1949年)论文

论梁启超的“流质性”与转型期中国文学的现代品格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1 绪论第13-29页
   ·论题的缘起第13-17页
   ·论题的逻辑、原则、方法第17-22页
   ·论题的目的、意义与难点第22-23页
   ·研究历史与现状第23-29页
2 “流质易变”、文学气质与时代焦虑第29-61页
   ·“流质易变”:从政治、学术到文学第29-43页
   ·“流质易变”与梁启超的文学家气质第43-49页
   ·“流质易变”与时代焦虑第49-59页
   ·本章小结第59-61页
3 “流质易变”:政治与文化第61-107页
   ·“流质易变”:在革命与改良之间第61-81页
   ·“流质易变”: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第81-96页
   ·《新中国未来记》:政治、文化与文学第96-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7页
4 梁启超的“流质性”与转型期中国文学的现代品格第107-142页
   ·“流质性”、现代性、“流动的现代性”第107-119页
   ·从传统到现代:对“流质性”的一种理解第119-127页
   ·“流质性”与转型期中国文学的现代品格第127-140页
   ·本章小结第140-142页
5 现代品格的多面性与自我调适——“流质性”视野下的梁、胡文化论战第142-162页
   ·两次论战与梁启超的文化立场第142-148页
   ·功利主义与偶像破坏——对论战的一种理解第148-154页
   ·现代品格的多面性与自我调适第154-159页
   ·本章小结第159-162页
6 “流质性”: 转型期文学研究领域一个尚待敞开的话题第162-192页
   ·“流质性”视野下严复政治及其学术思想历程第162-168页
   ·“流质性”视野下王国维政治及其学术思想历程第168-173页
   ·“流质性”视野下胡适政治及其学术思想历程第173-180页
   ·“流质性”视野下鲁迅文学思想与文学立场的转变第180-184页
   ·“流质性”视野下创造社作家群的思想立场与创作活动第184-189页
   ·本章小结第189-192页
7 余论:“流质性”话语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第192-198页
   ·“流质性”话语在梁启超研究领域的理论意义第192-195页
   ·“流质性”话语在转型期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意义第195-198页
参考文献第198-217页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第217-219页
致谢第219-220页

论文共2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3003铝合金微圆筒拉深成形研究
下一篇:Java智能卡开发及应用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