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研究与微生物实验论文--微生物学技术与微生物学实验论文

产磷酸甘油氧化酶菌种的筛选、鉴定及酶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英文摘要第9-11页
前言第11-13页
一.产磷酸甘油氧化酶菌种的筛选及鉴定第13-30页
 引言第13页
 1 实验材料第13-20页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13页
   ·菌种第13-14页
   ·培养基第14-16页
     ·基本培养基第14页
     ·分类鉴定培养基第14-16页
   ·实验所需溶液第16-20页
     ·酶活测定所需溶液第16-18页
     ·分类鉴定用溶液第18-20页
 2 实验方法第20-25页
   ·菌体培养第20页
     ·酵母的培养第20页
     ·细菌的培养第20页
   ·粗酶提取方法第20页
   ·酶活力测定和活性单位的定义第20-21页
     ·酶活力测定第20-21页
     ·酶活力单位的定义第21页
     ·酶活计算公式第21页
   ·生物量的测定第21页
   ·菌株的筛选第21-22页
     ·初筛第21页
     ·复筛第21-22页
   ·菌株的分类鉴定第22-25页
     ·细胞形态观察第22页
     ·细胞形态第22页
     ·革兰氏染色第22-23页
     ·芽孢染色第23页
     ·菌株生理生化特征第23-2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5-28页
   ·产磷酸甘油氧化酶菌种的筛选第25-26页
     ·产磷酸甘油氧化酶菌种的初筛第25页
     ·产磷酸甘油氧化酶菌种的复筛第25-26页
   ·菌株鉴定结果第26-28页
     ·形态特征第26-27页
     ·生理生化特征第27-28页
 4 讨论第28-29页
 参考文献第29-30页
二 菌株形成条件的优化及扩大化培养第30-43页
 引言第30页
 1 材料第30-31页
   ·菌种第30页
   ·培养基第30-31页
     ·斜面诱导培养基第30-31页
     ·种子培养基第31页
     ·基础发酵培养基第31页
     ·优化培养基第31页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31页
 2 实验方法第31-34页
   ·菌株培养方法第31-32页
   ·粗酶提取方法第32页
   ·酶活力测定第32页
   ·培养基组份的确定第32-33页
     ·底物及其类似物对产酶的影响第32页
     ·碳源对产酶的影响第32页
     ·氮源的对产酶的影响第32页
     ·金属离子对产酶的影响第32页
     ·正交法确定发酵培养基的配比第32-33页
   ·发酵条件的优化第33-34页
     ·发酵温度对产酶的影响第33页
     ·发酵液初始pH对产酶的影响第33页
     ·接种量对产酶的影响第33页
     ·通气量对产酶的影响第33页
     ·摇床转速对产酶的影响第33-34页
     ·培养时间对产酶的影响第34页
   ·扩大化培养的条件优化第3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4-40页
   ·培养基组分的确定第34-36页
     ·底物及其类似物对产酶的影响第34-35页
     ·碳源和氮源对产酶的影响第35页
     ·金属离子对产酶的影响第35页
     ·优化培养基的确定第35-36页
   ·发酵条件的研究第36-39页
     ·pH对产酶的影响第36-37页
     ·通气量对产酶的影响第37页
     ·接种量对产酶的影响第37-38页
     ·旋转摇速对产酶的影响第38页
     ·温度对产酶的影响第38-39页
     ·培养时间对产酶的影响第39页
   ·扩大化培养第39-40页
 4 讨论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3页
三 酶的分离纯化第43-56页
 引言第43页
 1 实验材料第43-46页
   ·试剂第43页
   ·仪器第43-44页
   ·实验所需溶液的配制第44-46页
     ·SDS-PAGE电泳中溶液的配制第44-46页
     ·蛋白质浓度测定中所需溶液第46页
 2 实验方法第46-50页
   ·蛋白质浓度测定第46-47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46-47页
     ·测定目的蛋白浓度第47页
   ·硫酸铵分级沉淀预实验第47-48页
   ·硫酸铵粗级分离第48页
   ·脱盐第48页
   ·离子交换层析中的条件确定第48-49页
   ·Phenyl-Sepharosc CL-4B疏水层析第49页
   ·Chelating Sepharose F·F亲和层析第49页
   ·Sephacryl S-200HR凝胶层析第49-50页
   ·酶的纯度及分子量测定第5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0-54页
   ·分离纯化结果第50-54页
     ·硫酸铵沉淀结果第50-51页
     ·离子交换层析结果第51页
     ·疏水层析结果第51-52页
     ·Chelating Sepharose F·F亲和层析结果第52-53页
     ·Sephacryl S-200HR凝胶层析结果第53-54页
   ·酶的鉴定及分子量的测定第54页
 4 讨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6页
四 磷酸甘油氧化酶的酶学性质第56-68页
 引言第56页
 1 实验材料第56-57页
   ·磷酸甘油氧化酶第56页
   ·缓冲溶液的配制第56-57页
 2 实验方法第57-61页
   ·酶的最适pH第57-58页
   ·酶的pH稳定性第58-59页
   ·酶的最适反应温度第59-60页
   ·酶的热稳定性第60页
   ·酶的米氏常数Km的测定第60-61页
   ·部分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第61页
   ·不同温度存放对磷酸甘油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6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61-65页
   ·酶作用的最适pH第61-62页
   ·酶作用的酸碱稳定性第62-63页
   ·酶作用的最适温度第63页
   ·酶的热稳定性第63-64页
   ·酶的米氏常数Km的测定第64页
   ·部分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第64页
   ·保存方式对酶活性的影响第64-65页
 4 讨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五 结论与建议第68-71页
 综述第71-84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致谢第84-85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85-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胆固醇氧化酶的菌种筛选、鉴定及酶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
下一篇:油菜叶绿素缺乏突变体Cr3529的光合作用特点及其叶绿素荧光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