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1. PPARδ及其与哺乳动物生殖的关系 | 第8-16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PPARδ结构、分布和配体 | 第8-9页 |
1.3 PPARδ与哺乳动物生殖 | 第9-14页 |
1.3.1 PPARδ与胚胎发育 | 第10页 |
1.3.2 PPARδ与卵巢功能 | 第10-12页 |
1.3.3 PPARδ与胚胎着床和蜕膜化 | 第12-13页 |
1.3.4 PPARδ在胚泡着床和蜕膜化过程中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 | 第13-14页 |
1.4 结语与展望 | 第14-16页 |
2. PPARδ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16-2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6-19页 |
2.1.1 菌种和主要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16页 |
2.1.2 PCR引物设计 | 第16页 |
2.1.3 总RNA的提取 | 第16页 |
2.1.4 反转录反应 | 第16页 |
2.1.5 PCR反应 | 第16-17页 |
2.1.6 PCR产物回收 | 第17页 |
2.1.7 PCR产物与载体的连接 | 第17页 |
2.1.8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17页 |
2.1.9 转化重组质粒 | 第17-18页 |
2.1.10 鉴定 | 第18页 |
2.1.11 PPARδ基因核苷酸序列的测定 | 第18-19页 |
2.2 实验结果 | 第19-21页 |
2.2.1 PPARδ基因重组质粒的初步鉴定 | 第19页 |
2.2.2 PPARδ基因重组质粒的测序分析 | 第19-21页 |
3. PPARδ在大鼠和小鼠早期妊娠子宫中的表达与调节 | 第21-43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1-23页 |
3.1.1 早期妊娠 | 第21-22页 |
3.1.2 假孕 | 第22页 |
3.1.3 延迟着床 | 第22页 |
3.1.4 激素调节 | 第22页 |
3.1.5 人工诱导蜕膜化 | 第22-23页 |
3.1.6 成熟卵母细胞和着床前胚胎的收集 | 第23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3-27页 |
3.2.1 原位杂交 | 第23-25页 |
3.2.2 免疫组化 | 第25页 |
3.2.3 RT-PCR | 第25-27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27-38页 |
3.3.1 PPARδ在大鼠子宫中的表达和激素调节 | 第27-31页 |
3.3.1.1 PPARδ在大鼠早期妊娠子宫中的表达 | 第27-28页 |
3.3.1.2 PPARδ在假孕大鼠子宫中的表达 | 第28-29页 |
3.3.1.3 PPARδ在大鼠延迟着床及激活子宫中的表达 | 第29-30页 |
3.3.1.4 类固醇激素处理对PPARδ在大鼠子宫中表达的影响 | 第30-31页 |
3.3.1.5 人工诱导蜕膜化大鼠子宫中PPARδ的免疫染色 | 第31页 |
3.3.2 PPARδ在小鼠子宫的表达和激素调节 | 第31-36页 |
3.3.2.1 PPARδ在小鼠早期妊娠子宫中的表达 | 第31-32页 |
3.3.2.2 PPARδ在假孕小鼠子宫中的表达 | 第32-33页 |
3.3.2.3 PPARδ在小鼠延迟着床及激活子宫中的表达 | 第33-34页 |
3.3.2.4 类固醇激素处理对PPARδ在小鼠子宫中表达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2.5 PPARδ在小鼠人工蜕膜化子宫中的表达 | 第35-36页 |
3.3.3 PPARδ、IP和PGIS在着床前胚胎中的表达 | 第36-38页 |
3.4 讨论 | 第38-43页 |
3.4.1 PPARδ与胚胎着床 | 第38-39页 |
3.4.2 PPARδ与蜕膜化 | 第39-40页 |
3.4.3 类固醇激素对PPARδ基因在子宫中表达的调节 | 第40-41页 |
3.4.4 PPARδ在着床前胚胎中发挥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 | 第41-43页 |
4.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