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第一章 弱光和渍水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3-39页 |
1 弱光和渍水对小麦产量及产量组成的影响 | 第14-15页 |
2 弱光和渍水对小麦产量形成生理基础的影响 | 第15-21页 |
·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5-17页 |
·对小麦荧光作用的影响 | 第17-18页 |
·对小麦叶片衰老过程的影响 | 第18-19页 |
·对小麦贮存光合产物转运的影响 | 第19-21页 |
3 弱光和渍水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 | 第21-24页 |
·对小麦淀粉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 | 第21-22页 |
·对小麦蛋白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 | 第22-24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39页 |
第二章 拔节至成熟期遮光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 第39-8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8页 |
·试验设计 | 第41页 |
·取样 | 第41-43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43-47页 |
·数据分析与利用 | 第47-4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8-75页 |
·拔节至成熟期遮光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 | 第48页 |
·拔节至成熟期遮光对小麦籽粒和面粉品质的影响 | 第48-58页 |
·拔节至成熟期遮光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 第48-55页 |
·拔节至成熟期遮光对小麦面粉品质的影响 | 第55-58页 |
·拔节至成熟期遮光对冠层微环境,叶面积指数和单茎形态的影响 | 第58-61页 |
·对小麦冠层微环境影响 | 第58-59页 |
·对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 | 第59-60页 |
·对小麦单茎形态的影响 | 第60-61页 |
·对小麦单茎形态—茎节长度和比茎重(SIW)的影响 | 第61页 |
·拔节至成熟期遮光对小麦碳素代谢的影响 | 第61-72页 |
·拔节至成熟期遮光对碳素同化的影响 | 第61-66页 |
·拔节至成熟期遮光对碳素转运的影响 | 第66-72页 |
·拔节至成熟期遮光对小麦氮素代谢的影响 | 第72-75页 |
·拔节至成熟期遮光对小麦营养器官贮藏氮素运转的影响 | 第72-73页 |
·对贮存氮素运转及其对小麦籽粒蛋白质产量贡献的影响 | 第73-75页 |
3 小结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5页 |
第三章 花后遮光和渍水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 第85-12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7-91页 |
·试验设计 | 第87-88页 |
·取样 | 第88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88-91页 |
·数据分析与利用 | 第9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91-114页 |
·不同时期遮光和渍水对小麦产量形成和光合产物代谢的影响 | 第91-114页 |
·对小麦冠层温度,光照和土壤氧化还原势的影响 | 第91页 |
·对籽粒产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收获指数(HI)的影响 | 第91-93页 |
·对小麦成熟期籽粒品质的影响 | 第93-99页 |
·不同时期遮光和渍水对小麦碳素代谢的影响 | 第99-112页 |
·花后不同时期遮光和渍水对小麦氮素代谢的影响 | 第112-114页 |
3 小结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5页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第125-159页 |
1 讨论 | 第125-143页 |
·拔节至成熟期遮光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 第125-134页 |
·拔节至成熟期遮光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 | 第125-126页 |
·拔节至成熟期遮光对小麦籽粒和面粉品质的影响 | 第126-128页 |
·拔节至成熟期遮光对小麦产量品质形成影响的生理基础 | 第128-133页 |
·各处理间光照强度、产量、籽粒和面粉品质之间的关系 | 第133-134页 |
·花后不同时期遮光和渍水对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形成的影响 | 第134-143页 |
·花后不同时期遮光和渍水对小麦光合同化的影响 | 第134-137页 |
·花后不同时期遮光和渍水对光合产物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 第137-141页 |
·花后不同时期遮光和渍水对氮素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 第141-142页 |
·花后不同时期遮光和渍水对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 | 第142-143页 |
2 结论 | 第143-145页 |
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45-146页 |
4 研究展望 | 第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9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和完成的研究论文 | 第159-161页 |
致谢 | 第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