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传动系统论文

汽车传动系行驶工况模拟试验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2页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页
   ·汽车行驶工况及传动系试验台的现状第9-10页
   ·需要解决的问题第10-11页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11-12页
第二章 汽车传动系行驶工况分析第12-21页
   ·引言第12页
   ·汽车传动系动力学分析第12-15页
     ·汽车滚动阻力第13页
     ·空气阻力第13-14页
     ·坡度阻力第14页
     ·加速阻力第14页
     ·制动器制动阻力第14页
     ·汽车行驶力第14-15页
   ·汽车行驶工况分析第15-17页
     ·稳速运行工况第15页
     ·加速工况第15页
     ·减速工况第15页
     ·起步换档工况第15-16页
     ·行驶工况分析小结第16-17页
   ·行驶工况数据第17-19页
     ·汽车行驶路面的选择第17页
     ·载荷数据的采集第17页
     ·数据分析与处理第17页
     ·载荷谱的编制第17-19页
   ·从现行行驶工况获得传动系行驶工况第19-20页
   ·小结第20-21页
第三章 汽车传动系行驶工况载荷谱第21-29页
   ·前言第21页
   ·汽车传动系行驶工况程序第21-27页
     ·LabWindows/CVI 简介第21-22页
     ·载荷计算程序第22-25页
     ·计算实例第25-27页
   ·小结第27-29页
第四章 汽车传动系试验台设计第29-39页
   ·前言第29-30页
   ·试验台基本组成第30-31页
     ·机械系统及附件第30页
     ·控制系统第30页
     ·测试系统第30-31页
   ·传动系试验台的设计第31-34页
     ·NVH 试验台的技术要求第31页
     ·试验技术要求分析第31页
     ·驱动端方案第31-33页
     ·加载端方案第33-34页
     ·后驱加载方案确定第34页
     ·总体布置第34页
   ·关键零部件设计第34-37页
     ·升速器设计第34-35页
     ·陪试箱设计第35-36页
     ·传动轴设计第36-37页
     ·各轴承座设计第37页
   ·NVH 试验台第37-38页
   ·小结第38-39页
第五章 汽车传动系试验台的动态特性分析第39-61页
   ·前言第39页
   ·MODELICA/DYMOLA 软件介绍第39-41页
   ·试验台架的仿真与分析第41-59页
     ·系统分析第41页
     ·NVH 试验台特性分析第41-49页
     ·系统仿真与分析第49-59页
     ·系统仿真小结第59页
   ·小结第59-61页
第六章 无线扭矩采集系统设计第61-79页
   ·前言第61-64页
     ·从原理上分类第61-62页
     ·从扭矩测量数据的传输方式划分第62-63页
       ·存储记录扭矩测量装置第62-63页
       ·红外传输的扭矩测量系统第63页
       ·无线无源表面波扭矩测量系统第63页
       ·集流环传输信号装置第63页
     ·数据采集设备的供电模式第63-64页
   ·扭矩传感器方案的确定第64页
   ·扭矩传感器硬件设计第64-73页
     ·旋转弹性轴的应力与扭矩的关系计算第64-65页
     ·应变桥选择第65-66页
     ·ADuC812 芯片第66-68页
     ·信号调理电路第68-69页
     ·应变片及其选型第69-70页
     ·模拟滤波器的选择第70-71页
     ·AD 及单片机系统第71-72页
     ·无线传输模块第72-73页
     ·硬件电路第73页
   ·无线扭矩测试系统的软件编写第73-77页
     ·ADuC812 数据采集与无线发射子程序第73-75页
     ·ADuC812 数据无线接收与串口通讯程序第75-76页
     ·PC 采集程序第76-77页
   ·小结第77-79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79-81页
   ·总结第79-80页
   ·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致谢第84-85页
附录 I第85-97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车载电子设备压电式自适应隔振技术研究
下一篇:新时期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