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理论论文--绘画艺术史论文

宋代山水画空间形式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引言第9-13页
   ·概述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选题意义第11-12页
   ·研究方法第12-13页
第2章 宋代山水画空间理论的起源与发展第13-37页
   ·空间形式的理论构想第13-21页
     ·空间构想的审美渊源第13-16页
     ·卧游――心灵空间的超越第16-18页
     ·远近――视觉空间的理论第18-21页
   ·六法――空间的位置经营第21-28页
     ·形神――绘画空间的经营第21-23页
     ·意象――绘画空间的形成第23-26页
     ·经营位置——空间形式的表现第26-28页
   ·三远――山水空间的经营第28-37页
     ·三远――山水空间的形成第28-31页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意味空间的深化第31-33页
     ·步步移、面面观――环绕空间的表现第33-35页
     ·韩拙“三远”迷远空间的形成第35-37页
第3章 宋代山水画的空间形式及其转换第37-56页
   ·全景山水第37-46页
     ·山水空间形式的承传第37-40页
     ·水墨空间的审美向度第40-42页
     ·“远近”空间法则的运用第42-46页
   ·移动视象第46-50页
     ·移动视象的审美特点第46-48页
     ·移动视象的形式转换第48-50页
   ·边角画韵第50-56页
     ·山水空间的审美转型第50-53页
     ·诗画空间的形成第53-56页
第4章 宋代山水画空间意境的视觉传达第56-71页
   ·虚实空间的表达第56-63页
     ·老子“有”“无”思想――虚实空间形成的根基第56-59页
     ·笔法――虚实空间形成的媒介第59-61页
     ·构图――虚实空间形成的途径第61-63页
   ·意境空间的生成与表达第63-71页
     ·画理――意境空间的内质结构第63-65页
     ·构图――意境空间的表现第65-71页
第5章 结论第71-74页
参考文献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吴澄“和会朱陆”的思想研究
下一篇:影响企业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的组织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