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地区社会学论文

城市扩张边缘区居住用地优化的初步探析--以深圳市龙华区为例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1.1 选题背景第11-13页
    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1 现实意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第13页
        1.2.2 理论意义:加深对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认识和理解第13-14页
        1.2.3 借鉴意义:为城市边缘地区的土地利用优化研究提供借鉴第14页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4-17页
        1.3.1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3 技术路线第16页
        1.3.4 结构安排第16-17页
    1.4 文献综述第17-25页
        1.4.1 概念辨析第17-20页
        1.4.2 文献统计第20-23页
        1.4.3 土地利用研究第23-24页
        1.4.4 小结第24-25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第25-34页
    2.1 珠江三角洲现状第25-27页
    2.2 深圳市概况第27-31页
        2.2.1 深圳市区位概况第27-29页
        2.2.2 土地资源紧缺对城市更新的要求第29-30页
        2.2.3 城市外围村庄向“城中村”演化第30-31页
    2.3 龙华区简介第31-34页
        2.3.1 自然条件与区位交通第31-32页
        2.3.2 产业和人口发展第32-33页
        2.3.3 土地利用状况第33-34页
第三章 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第34-49页
    3.1 数据来源及初步处理第34-35页
        3.1.1 数据来源第34页
        3.1.2 初步处理第34-35页
    3.2 分析方法第35-40页
        3.2.1 文献综述第35-36页
        3.2.2 相关性分析第36页
        3.2.3 空间分析第36-37页
        3.2.4 优化居住用地的相关假设第37页
        3.2.5 计量模型第37-40页
    3.3 空间分布特征第40-44页
        3.3.1 空间分布概况第40页
        3.3.2 空间集聚性第40-43页
        3.3.3 聚落布局的水、路依赖性第43-44页
    3.4 建筑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第44-47页
        3.4.1 龙华区城边村与关内城中村的建筑指标对比第44-45页
        3.4.2 开发强度与建筑指标的相关性第45-47页
        3.4.3 经济指标与建筑指标的相关性第47页
    3.5 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居住用地优化潜力测算和效益概算第49-63页
    4.1 建筑物密度达标性评判第49-51页
    4.2 居住用地优化的潜力测算第51-57页
        4.2.1 容积率修正值第51-53页
        4.2.2 用地优化方案第53-55页
        4.2.3 优化潜力测算第55-57页
        4.2.4 结果分析第57页
    4.3 撤村建居的概念性核算第57-61页
        4.3.1 楼层与土地优化第57-58页
        4.3.2 楼层与建造成本第58-59页
        4.3.3 最佳楼层的概念核算第59-60页
        4.3.4 结果分析第60-61页
    4.4 小结第61-63页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第63-68页
    5.1 亮点与不足第63-64页
        5.1.1 亮点第63-64页
        5.1.2 不足第64页
    5.2 政策建议第64-66页
    5.3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5.3.1 结论第66-67页
        5.3.2 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附件第72-73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评林纾和林译小说的文化价值--以《黑奴吁天录》为例
下一篇:翻译补偿视角下的文化缺省研究--以英译本《师傅越来越幽默》为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