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模式比较及其司法化趋势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选题的学术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国家审计理论研究 | 第10-11页 |
·我国国家审计模式改革的各种设想 | 第11-12页 |
·本选题的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国家审计模式比较及其启示 | 第14-26页 |
·国家审计模式的法律规定 | 第14-17页 |
·司法型国家审计模式的法律规定 | 第14-15页 |
·立法型国家审计模式的法律规定 | 第15-16页 |
·行政型国家审计模式的法律规定 | 第16页 |
·独立型国家审计模式的法律规定 | 第16-17页 |
·国家审计模式的比较 | 第17-21页 |
·司法型国家审计模式的利弊 | 第17-18页 |
·立法型国家审计模式的利弊 | 第18-19页 |
·行政型国家审计模式的利弊 | 第19-20页 |
·独立型国家审计模式的利弊 | 第20-21页 |
·国家审计司法化发展趋势 | 第21-26页 |
·国家审计司法化之内涵 | 第21-23页 |
·从国家审计模式的共同优势看 | 第23-24页 |
·从国家审计模式的共同缺陷看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国外审计法院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 | 第26-35页 |
·国外审计法院的产生与发展 | 第26-30页 |
·法国审计法院的产生与发展 | 第26-28页 |
·西德审计法院的产生与发展 | 第28-29页 |
·西班牙审计法院的产生与发展 | 第29-30页 |
·国外审计法院的历史启示 | 第30-33页 |
·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 第30-31页 |
·满足了国家权力制衡的现实需要 | 第31-32页 |
·强化了公共部门的受托经济责任 | 第32页 |
·体现了国家审计法治化趋势 | 第32-33页 |
·我国国家审计司法化之可能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我国国家审计司法化选择 | 第35-42页 |
·我国现行国家审计模式的理性分析 | 第35-38页 |
·我国国家审计体制的现状 | 第35页 |
·我国现行国家审计模式的优势 | 第35-36页 |
·我国现行国家审计模式的缺陷 | 第36-38页 |
·我国国家审计司法化选择 | 第38-42页 |
·对各改革模式的评价 | 第38-39页 |
·我国国家审计司法化之必然 | 第39-40页 |
·我国国家审计司法化与公益诉讼 | 第40-42页 |
第五章 我国国家审计司法化的理论与制度基础 | 第42-50页 |
·我国国家审计司法化的理论基础 | 第42-46页 |
·人民主权理论 | 第42-43页 |
·权力结构理论 | 第43-44页 |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 第44-46页 |
·我国国家审计司法化的制度基础 | 第46-50页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第46-47页 |
·专门人民法院制度 | 第47-48页 |
·法官、检察官职业化制度 | 第48-50页 |
第六章 我国国家审计司法化的制度构建 | 第50-57页 |
·我国国家审计司法化的特征 | 第50-52页 |
·我国国家审计司法化的制度构建 | 第52-57页 |
·把审计署组建为国家审计院 | 第52-53页 |
·根据专门人民法院制度设立审计法院 | 第53-54页 |
·审计官职业化制度 | 第54-55页 |
·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