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可能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界定 | 第16-17页 |
·跨国公司的内涵 | 第16-17页 |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内涵 | 第17页 |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相关理论 | 第17-23页 |
·内部化理论对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解释 | 第17-20页 |
·交易成本理论对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解释 | 第20-23页 |
第三章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动因的一般分析 | 第23-33页 |
·影响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内部动机因素 | 第23-26页 |
·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 第23-24页 |
·防止技术优势丧失,加强垄断地位 | 第24-25页 |
·保证特定产品的生产,确保国际经营一体化 | 第25页 |
·谋求转移价格的避税效应,获取高额利润 | 第25-26页 |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外部条件因素 | 第26-29页 |
·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一体化的深化 | 第26-27页 |
·全球投资自由化 | 第27-28页 |
·新一轮的兼并浪潮 | 第28页 |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 | 第28-29页 |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动因的约束 | 第29-33页 |
·世界贸易组织的约束 | 第29-30页 |
·区域经济组织的约束 | 第30页 |
·国家环境的约束 | 第30-33页 |
第四章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动因的静态分析 | 第33-45页 |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边界分析 | 第33-39页 |
·跨国公司外部交易成本分析 | 第33-34页 |
·跨国公司内部交易成本分析 | 第34-36页 |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边界和规模的确定 | 第36-39页 |
·建立模型 | 第39-45页 |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39-40页 |
·对模型的分析 | 第40-43页 |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有效性 | 第43-45页 |
第五章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动因的动态分析 | 第45-51页 |
·对静态交易成本理论的批判 | 第45-46页 |
·努德海文的“信任”学说和林德伯格的“社会认可”学说 | 第45页 |
·梅纳德的“交易频率”学说 | 第45-46页 |
·迪屈奇的“交易成本效益”学说 | 第46页 |
·跨国公司交易成本的动态分析 | 第46-47页 |
·影响交易成本变化的外部因素 | 第46-47页 |
·影响交易成本变化的内部因素 | 第47页 |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动态选择 | 第47-51页 |
·动态均衡条件下的决策分析 | 第48-50页 |
·外部市场的不可替代性 | 第50-51页 |
第六章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及对策分析 | 第51-59页 |
·在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概况 | 第51-55页 |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 | 第51-52页 |
·我国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现状 | 第52-55页 |
·我国应对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政策建议 | 第55-59页 |
·监控跨国公司转移价格 | 第55-56页 |
·实现加工贸易战略转变,带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 第56-57页 |
·正确选择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模式,发展我国公司内贸易 | 第57-5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