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6页 |
·乳酸菌及乳酸片球菌的分类 | 第10-21页 |
·乳酸菌的分类位置及现有种属 | 第10-14页 |
·乳酸菌的鉴定 | 第14-15页 |
·16SrRNA 和乳酸菌分子生物学 | 第15-18页 |
·乳酸片球菌种属分类位置 | 第18页 |
·片球菌属的特征 | 第18-19页 |
·片球菌属的分类 | 第19-21页 |
·乳酸菌细菌素的研究 | 第21-27页 |
·乳酸菌的调节作用 | 第21-22页 |
·细菌素的研究 | 第22页 |
·乳酸菌的细菌素研究概况 | 第22页 |
·细菌素的分类 | 第22-24页 |
·细菌素的生物学特性 | 第24-25页 |
·细菌素作用机理 | 第25-26页 |
·细菌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乳酸片球菌基因分子水平研究 | 第27-32页 |
·片球菌素基因结构模型 | 第27页 |
·细菌素生物合成基因 | 第27-29页 |
·片球菌素分泌途径 | 第29-30页 |
·片球菌素的辅助蛋白 | 第30页 |
·片球菌素的前导肽 | 第30页 |
·片球菌素的结构 | 第30-32页 |
·乳酸片球菌素的研究现状 | 第32-35页 |
·立题的意义 | 第35-36页 |
第二章 16SrRNA鉴定乳酸片球菌分离株 | 第36-55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6-41页 |
·试验药品 | 第36-38页 |
·试验仪器 | 第38-39页 |
·菌株 | 第39页 |
·克隆载体 | 第39页 |
·试剂和修饰酶类 | 第39页 |
·试剂盒 | 第39页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39-41页 |
·方法 | 第41-47页 |
·传统分类方法的鉴定 | 第41页 |
·菌株特性试验 | 第41-42页 |
·16SrRNA基因片断的获取 | 第42-44页 |
·特异性检测 | 第44页 |
·16SrRNA基因片断的克隆 | 第44-47页 |
·结果 | 第47-52页 |
·传统分类方法的鉴定 | 第47页 |
·抑菌物质的纯化和定性研究 | 第47-48页 |
·抑菌物质的抗菌活性 | 第48页 |
·16SrRNA序列鉴定菌种 | 第48-52页 |
·讨论 | 第52-55页 |
第三章 乳酸片球菌操纵子基因的克隆及核苷酸序列分析 | 第55-74页 |
·材料和试剂 | 第55-56页 |
·菌种 | 第55页 |
·克隆载体 | 第55页 |
·试剂和修饰酶类 | 第55页 |
·试剂盒 | 第55-56页 |
·试剂配制 | 第56页 |
·PCR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56页 |
·方法 | 第56-59页 |
·P1 P2 P3 基因片断的获取 | 第56-58页 |
·目的片断与T载体的连接 | 第58页 |
·连接产物转化到DH5α感受态菌 | 第58页 |
·转化子的筛选 | 第58-59页 |
·核苷酸序列分析 | 第59页 |
·结果 | 第59-70页 |
·PCR扩增片球菌操纵子基因 | 第59页 |
·转化子的筛选及核苷酸序列测定 | 第59-61页 |
·核苷酸序列分析 | 第61-70页 |
·讨论 | 第70-74页 |
第四章 乳酸片球菌素基因Ped-A的克隆与表达 | 第74-88页 |
·材料和试剂 | 第74-76页 |
·菌种 | 第74页 |
·克隆载体 | 第74页 |
·试剂和修饰酶类 | 第74页 |
·试剂盒 | 第74-75页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75-76页 |
·PCR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76页 |
·方法 | 第76-82页 |
·Ped-A基因的获取 | 第76-77页 |
·目的片断与T载体的连接 | 第77页 |
·重组质粒转化DH5α感受态菌 | 第77页 |
·转化子的筛选 | 第77-78页 |
·核苷酸序列分析 | 第78页 |
·Ped-A编码序列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78-81页 |
·原核表达与鉴定 | 第81-82页 |
·结果 | 第82-85页 |
·PCR扩增Ped-A基因 | 第82-83页 |
·鉴定测序 | 第83-84页 |
·序列分析 | 第84页 |
·片球菌素的表达 | 第84-85页 |
·讨论 | 第85-88页 |
·片球菌素克隆表达的意义 | 第85页 |
·PCR技术关键问题 | 第85-8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