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6页 |
| ·二元复合驱研究的意义 | 第7-8页 |
| ·复合驱用表面活性剂研究 | 第8-16页 |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第8-11页 |
|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 第11页 |
| ·两性表面活性剂 | 第11页 |
| ·复合驱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趋向 | 第11-16页 |
| 第二章 低界面张力二元体系表面活性剂选择 | 第16-23页 |
| ·实验部分 | 第16-17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16页 |
| ·2实验原理——旋滴法测界面张力的原理 | 第16-17页 |
| ·二元驱用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 第17-22页 |
| ·单独羧酸盐浓度对界面张力影响 | 第17-18页 |
| ·单独磺酸盐浓度对界面张力影响 | 第18页 |
| ·单独NOS活性剂浓度对界面张力影响 | 第18页 |
| ·NOS活性剂溶液的稳定性 | 第18-20页 |
| ·脂肪醇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筛选 | 第20页 |
| ·单独SNS-1浓度对界面张力的影响 | 第20-21页 |
| ·温度对SNS-1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 | 第21页 |
| ·矿化度对SNS-1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 | 第21-22页 |
| ·聚合物浓度对SNS-1二元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 | 第22页 |
| 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二元体系SNS-1在大庆油砂上的吸附 | 第23-27页 |
| ·SNS-1浓度测定原理 | 第23页 |
| ·实验部分 | 第23-24页 |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3页 |
| ·实验条件 | 第23页 |
| ·操作方法 | 第23-24页 |
| ·标准曲线及误差分析 | 第24-25页 |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4页 |
| ·实验误差分析 | 第24-25页 |
| ·二元体系SNS-1在大庆油砂上的吸附量 | 第25-26页 |
| 小结 | 第26-27页 |
| 第四章 SNS-1对三元体系活性剂吸附影响 | 第27-30页 |
| ·表面活性剂检测和吸附量测定原理 | 第27页 |
| ·操作方法 | 第27-28页 |
| ·表面活性剂ORS-41浓度检测操作方法 | 第27-28页 |
| ·ORS-41标准曲线 | 第28页 |
| ·ORS-41在大庆油砂上的吸附量测定方法 | 第28页 |
| ·ORS-41在大庆油砂上的吸附等温线 | 第28-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五章 SNS-1二元体系与原油的乳化性和转型界限 | 第30-34页 |
| ·基本理论 | 第30-31页 |
| ·乳化液形成原理 | 第30页 |
| ·混合方式 | 第30页 |
| ·相体积理论 | 第30-31页 |
| ·乳化液类型的鉴别 | 第31页 |
| ·实验部分 | 第31-32页 |
| ·乳化液的制备 | 第31页 |
| ·乳状液稳定性测定 | 第31页 |
| ·乳状液粘度的测定 | 第31-3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3页 |
| ·ASP乳化液不同含水率-粘度关系 | 第32页 |
| ·二元SNS-1乳化液稳定性研究 | 第32-33页 |
| ·SNS-1乳化液不同含水率粘度关系 | 第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六章 SNS-1二元体系对岩石润湿性的影响 | 第34-37页 |
| ·实验 | 第34页 |
| ·实验条件 | 第34页 |
| ·实验过程 | 第3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4-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七章 驱油物理模拟实验 | 第37-54页 |
| ·实验条件 | 第37页 |
| ·实验程序 | 第37页 |
| ·实验方案 | 第37-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6页 |
| ·二元体系驱油效果评价 | 第40-41页 |
| ·二元前置段塞聚合物浓度对乳化液形成和驱油效果的影响 | 第41-43页 |
| ·二元前置段塞大小对乳化液形成和驱油效果的影响 | 第43-44页 |
| ·固定二元前置段塞,ASP段塞大小对乳化液形成和驱油效果的影响 | 第44-46页 |
| ·应用长岩心对AS+ASP体系减少乳化进行验证 | 第46页 |
| 小结 | 第46-54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详细摘要 | 第5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