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设计程序及方法论研究--以南京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艺术家工作室设计为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9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11页 |
| ·问题域 | 第11-12页 |
|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 ·论文框架 | 第18-19页 |
| 2 设计框架及其元素 | 第19-27页 |
| ·生态设计的整体框架 | 第19-20页 |
| ·建筑——气候——地理框架的元素分析 | 第20-27页 |
| 3 设计框架元素作用及其结论 | 第27-46页 |
| ·气候——建筑作用及其结论 | 第27-37页 |
| ·建筑——地理作用及其结论 | 第37-39页 |
| ·地理——气候作用及其结论 | 第39-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4 建筑设计的生成过程 | 第46-57页 |
| ·建筑选址 | 第46-47页 |
| ·建筑基本体形的形成 | 第47-48页 |
| ·屋顶的生成 | 第48-49页 |
| ·可变式玻璃房的引入 | 第49-51页 |
| ·悬挑的形式 | 第51页 |
| ·楼梯间的形式 | 第51-52页 |
| ·平面及空间布局的考虑 | 第52-53页 |
| ·其他的技术措施的考虑 | 第53-57页 |
| 5 基于计算机模拟的优化设计 | 第57-65页 |
| ·对模拟的基本思考 | 第57页 |
| ·设计屋顶夹层夏季导风情况模拟分析 | 第57-61页 |
| ·设计西南面窗户夏季导风情况模拟分析 | 第61-65页 |
| 6 建筑设计的成果生成 | 第65-77页 |
| ·效果图 | 第65-71页 |
| ·平面图 | 第71-72页 |
| ·立面图 | 第72-73页 |
| ·剖面图 | 第73-75页 |
| ·其他系统设计 | 第75-77页 |
| 7 生态设计方法的模型建构 | 第77-86页 |
| ·生态演绎设计模型 | 第77-79页 |
| ·博弈生态设计模型 | 第79-80页 |
| ·耦合生态设计模型 | 第80-82页 |
| ·生态优化设计模型 | 第82-83页 |
| ·生态综合设计模型 | 第83-84页 |
| ·本章小结:生态设计模型与设计进程 | 第84-86页 |
| 8 结论:本课题的启示与前瞻 | 第86-92页 |
| ·本课题的启示 | 第86-89页 |
| ·本课题的前瞻 | 第89-92页 |
| 致谢 | 第92-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 附录1 图表索引 | 第97-102页 |
| 附录2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