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9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复杂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对控制策略的要求 | 第13-16页 |
1.2.1 水轮机调速系统的特点及发展 | 第13-14页 |
1.2.2 电液伺服系统的特点 | 第14-15页 |
1.2.3 复杂控制系统对控制策略的要求 | 第15-16页 |
1.3 复杂对象控制策略的现状与发展 | 第16-17页 |
1.4 高精度模糊控制研究综述 | 第17-26页 |
1.4.1 模糊控制理论发展概况 | 第17-19页 |
1.4.2 高精度模糊控制策略综述 | 第19-26页 |
1.5 本论文研究的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26-28页 |
1.5.1 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26-27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二章 高精度模糊控制算法可行性研究 | 第29-48页 |
2.1 常规模糊控制的插值机理及误差估计 | 第29-34页 |
2.1.1 模糊控制的插值机理 | 第29-31页 |
2.1.2 双输入单输出分片插值器 | 第31-33页 |
2.1.3 分段线性插值器的逼近精度 | 第33-34页 |
2.2 模糊控制器与PID调节器的关系 | 第34-37页 |
2.2.1 单输入单输出模糊控制器与P调节器的关系 | 第34-35页 |
2.2.2 双输入单输出模糊控制器与PD和PI调节器的关系 | 第35-36页 |
2.2.3 三输入单输出模糊控制器与PID调节器的关系 | 第36-37页 |
2.3 高精度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原则 | 第37-38页 |
2.4 微偏差范围内递归自调整算法可行性研究 | 第38-40页 |
2.4.1 算法描述 | 第38-40页 |
2.4.2 几个问题的引出 | 第40页 |
2.5 弹性变论域算法的可行性研究 | 第40-47页 |
2.5.1 问题的提出 | 第40-41页 |
2.5.2 规则的单调性与控制函数的单调性 | 第41-44页 |
2.5.3 弹性变论域的伸缩因子 | 第44-45页 |
2.5.4 弹性变论域模糊控制器的稳定性分析 | 第45-4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高精度模糊控制器的模型研究 | 第48-77页 |
3.1 高精度模糊控制器规则库的建立 | 第48-58页 |
3.1.1 模糊控制模型的完备性和相容性 | 第49-50页 |
3.1.2 模糊集的相容性系数及其相容性 | 第50-51页 |
3.1.3 模糊控制规则相容性评价方法 | 第51-54页 |
3.1.4 模糊控制规则的优化方法 | 第54-58页 |
3.2 微偏差范围内递归自调整算法设计和研究 | 第58-62页 |
3.2.1 微偏差范围递归使用的控制规则库的建立 | 第58-59页 |
3.2.2 微偏差中心区域的研讨 | 第59页 |
3.2.3 量化因子、比例因子研究 | 第59-60页 |
3.2.4 微偏差范围递归算法流程设计 | 第60-62页 |
3.2.5 最大递归调整次数的讨论 | 第62页 |
3.3 基于弹性变论域的模糊控制模型研究 | 第62-74页 |
3.3.1 弹性变论域模糊控制器规则库的建立 | 第62页 |
3.3.2 弹性变论域模糊控制器伸缩因子的构造 | 第62-69页 |
3.3.3 弹性变论域模糊控制器的结构 | 第69-71页 |
3.3.4 弹性变论域模糊控制器算法流程设计 | 第71-74页 |
3.4 高精度模糊控制器误差估计 | 第74-75页 |
3.5 两种高精度模糊控制器模型的比较 | 第75-7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四章 高精度模糊控制策略在水轮机调节系统中的应用 | 第77-101页 |
4.1 水轮机调节系统简介 | 第77-78页 |
4.2 水轮机调速系统分析 | 第78-82页 |
4.2.1 水轮机电液调速系统的组成 | 第78-79页 |
4.2.2 电液随动系统的传递函数 | 第79-82页 |
4.3 水轮机调节系统调节对象传递函数 | 第82-85页 |
4.4 高精度模糊控制器在水轮机调节系统中应用 | 第85-100页 |
4.4.1 高精度模糊控制规则库的建立和优化 | 第85-88页 |
4.4.2 两种高精度模糊控制器在水轮机调节中应用的仿真模型初步设计 | 第88-90页 |
4.4.3 水轮机调节仿真研究 | 第90-10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五章 高精度模糊控制策略在连铸结晶器电液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 第101-121页 |
5.1 连铸结晶器电液伺服系统简介 | 第101-102页 |
5.2 连铸结晶器电液伺服系统的模型研究 | 第102-105页 |
5.2.1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102-104页 |
5.2.2 电液伺服系统参数的确定 | 第104-105页 |
5.3 连铸工艺对给定振动波形规律的要求 | 第105-107页 |
5.4 高精度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及仿真分析 | 第107-120页 |
5.4.1 模糊控制规则库的建立和优化 | 第107-108页 |
5.4.2 SIMULINK仿真模型设计 | 第108-109页 |
5.4.3 基于普通模糊控制器的仿真 | 第109-111页 |
5.4.4 基于微偏差范围内递归自调整算法的模糊控制器仿真 | 第111-114页 |
5.4.5 基于弹性变论域的模糊控制器设计及仿真 | 第114-119页 |
5.4.6 两种高精度控制器仿真结论 | 第119-12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1-125页 |
6.1 结论 | 第121-122页 |
6.2 今后努力方向 | 第122-123页 |
6.3 高精度模糊控制策略的应用前景展望 | 第123-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2页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2-133页 |
致谢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