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

各国违反海关法行为的查缉和处罚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引言第11-13页
第一章 违反海关法行为概述第13-26页
 第一节 违反海关法行为定义、范围和分类第13-16页
  一、违反海关法行为的定义第13-14页
  二、范围的广义说与狭义说第14-15页
  三、分类的标准体系趋同但各具特点第15-16页
  四、程序违法是查缉和处罚的重点之一第16页
 第二节 违反海关法行为原因第16-21页
  一、追逐经济利益是违反海关法行为最常见的原因第17-19页
  二、获取政治利益是违反海关法行为的特殊原因第19-20页
  三、喜好与嗜癖满足是违反海关法行为的个人内在原因第20-21页
  四、法律意识淡薄是违反海关法行为的法律原因第21页
  五、道德与评价异化是违反海关法行为的社会原因第21页
 第三节 违反海关法行为的危害第21-26页
  一、损害国家主权,危害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安全第22页
  二、破坏经济秩序,危害国家财税,扰乱国际经济环境第22-23页
  三、危害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加剧南北差距第23-24页
  四、败坏社会道德,腐蚀公众思想,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第24-26页
第二章 违反海关法行为的查缉制度第26-37页
 第一节 缉私体制第26-29页
  一、缉私体制的含义和设定第26页
  二、缉私体制的主要内容第26-28页
  三、我国联合缉私体制的确立第28-29页
 第二节 海关缉私机构的设置第29-34页
  一、重视和强化海关缉私机构的设置是各国的共识第29页
  二、拱卫国家安全是部分国家海关的职责之一第29-30页
  三、国家和国际组织海关缉私机构的设置与评价第30-34页
 第三节 违反海关法行为查缉的权力和手段第34-37页
  一、查缉权力广泛,限制严格第34-36页
  二、扣留是对物的强制措施第36页
  三、对人的强制措施应有严格的条件限制第36-37页
第三章 违反海关法行为处罚法律制度第37-43页
 第一节 违反海关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第37-39页
  一、法律责任的设定具有一致性第37-38页
  二、法律责任的实现形式具有一致性但也有差别第38页
  三、海关法(关税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是追究违反海关法行为法律责任的法律依据第38-39页
 第二节 违反海关法行为的处罚第39-42页
  一、违反海关法行为的刑事处罚第39-40页
  二、违反海关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第40-41页
  三、具有特色的欧盟海关债制度第41-42页
 第三节 扣押期间对货物、物品的处理第42-43页
  一、不得处理是一般原则第42页
  二、先行处理是特殊规定第42-43页
第四章 违反海关法行为查缉的国际互助第43-54页
 第一节 违反海关法行为查缉国际互助的必要性与现状第43-48页
  一、违反海关法行为查缉国际互助的必要性第43页
  二、违反海关法行为查缉国际互助的现状第43-44页
  三、中国违反海关法行为查缉国际互助的现状第44-48页
 第二节 违反海关法行为查缉国际互助的内容第48-50页
  一、情报的交流与共享是互助的先导第48-49页
  二、对特定货物、物品、运输工具和人员的监控是互助的主要内容第49页
  三、参与案件的调查开展艰难第49-50页
  四、请求协助调查取证或提供证据是互助的重要内容第50页
 第三节 违反海关法行为查缉国际互助的主要公约述评第50-54页
  一、《关于预防、调查和制止违反海关法行为实行行政互助的国际公约》述评第50-52页
  二、《简化和协调海关业务制度的国际公约》述评第52-53页
  三、其他和违反海关法行为查缉国际互助有关的公约述评第53-54页
第五章 完善我国违反海关法行为查缉和处罚的法律制度第54-59页
 第一节 现行法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第54-56页
  一、超越立法权的层级第54-55页
  二、立法过于随意,缺乏前瞻性第55页
  三、重刑化倾向明显,处罚体系不协调第55-56页
  四、境外证据的适用和转换存在问题第56页
 第二节 完善我国违反海关法行为查缉和处罚法律制度的建议第56-59页
  一、完善违反海关法行为查缉和处罚的立法模式第56-57页
  二、突出违反海关法行为的综合治理第57页
  三、细化违反海关法行为查缉的手段和程序第57-58页
  四、优化违反海关法行为的处罚体系第58页
  五、加强违反海关法行为查缉的国际互助第58-59页
结束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4-65页
后 记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类GMP还原酶2(GMPR2)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下一篇:高校教师薪酬激励研究--以江、浙、沪高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