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1章 绪论第7-15页
   ·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第7-8页
     ·选题目的第7页
     ·研究意义第7-8页
   ·研究现状第8-13页
     ·和谐的学理性探究第9-11页
     ·和谐理念的实践价值研究第11-12页
     ·简要述评和理论基点第12-13页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第13-15页
     ·研究方法第13页
     ·研究的基本思路第13-15页
第2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概述第15-26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及其背景第15-18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第15-16页
     ·和谐社会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第16-17页
     ·和谐社会理论提出的实践前提第17-18页
   ·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的理想状态第18-22页
     ·科学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第19页
     ·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的目标第19-20页
     ·从"和谐社会"到"和谐世界"第20-22页
   ·和谐是科学发展的辩证方法第22-26页
     ·和谐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第22-23页
     ·和谐是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第23-24页
     ·和谐是社会系统的自我调节第24页
     ·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24-26页
第3章 和谐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第26-36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思想第26-29页
     ·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第26-27页
     ·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第27页
     ·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第27-29页
   ·邓小平、江泽民对和谐社会理论的探索第29-31页
     ·邓小平理论科学地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第29-30页
     ·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和谐理论的丰富与发展第30-31页
   ·从"斗为主"到"和为主"的根源及必然性第31-36页
     ·当代世界时代主题的重大转变第32-33页
     ·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历史条件的重大变化第33-34页
     ·实践任务和党的工作中心的重大转移第34-36页
第4章 中国传统"和"文化是和谐理论的文化渊源第36-49页
   ·讲求和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第36-41页
     ·"和为贵"是儒家思想的伦理方略第36-38页
     ·"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伦理观的核心第38-39页
     ·道家"道法自然"的和谐理论第39-40页
     ·佛学理论中的和谐精神第40-41页
   ·"和"文化熔铸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第41-45页
     ·"和"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第42-43页
     ·中国传统"和"文化是孕育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土壤第43-44页
     ·和谐理念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延续第44-45页
   ·和谐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第45-49页
     ·和谐理论是开发利用中华民族"和文化"的优秀成果第45-46页
     ·社会和谐理论丰富了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第46-47页
     ·和谐理论赋予唯物辩证法及其认识论新内涵第47-49页
第5章 和谐理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实践意义第49-57页
   ·解决当代发展问题的时代精神第49-53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走可续发展之路第49-50页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第50-51页
     ·促进公平正义,实现社会稳定第51-53页
   ·在解决全球问题、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中的重大意义第53-57页
     ·和谐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关键第53-54页
     ·和谐是世界人民的利益旨归第54-55页
     ·和谐是处理分歧的价值诉求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60-61页
注释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认识论研究
下一篇: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