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聚合物的阻燃与阻燃机理 | 第11-13页 |
| ·气相阻燃机理 | 第12页 |
| ·固相阻燃机理 | 第12-13页 |
| ·聚乙烯阻燃的研究进展 | 第13-21页 |
| ·阻燃剂的分类 | 第13-14页 |
| ·卤系阻燃剂 | 第14-15页 |
| ·无机阻燃剂 | 第15-16页 |
| ·磷系阻燃剂 | 第16-17页 |
| ·膨胀型阻燃剂 | 第17-21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新型含磷阻燃剂的合成与表征 | 第23-35页 |
| ·引言 | 第23-24页 |
| ·实验部分 | 第24-26页 |
| ·主要原料 | 第24页 |
| ·1-氧代-4-羟甲基-2,6,7-三氧杂-1-磷杂双环[2.2.2]辛烷(PEPA)的合成 | 第24-25页 |
| ·1-氧代-4-羧基-2,6,7-三氧杂-1-磷杂双环[2.2.2]辛烷的合成 | 第25页 |
| ·1-氧代-4-氯甲酰基-2,6,7-三氧杂-1-磷杂双环[2.2.2]辛烷的合成 | 第25页 |
| ·含磷阻燃剂三(1-氧代-1-磷杂-2,6,7-三氧杂双环[2.2.2]辛烷-4-羰基)季戊醇酯(CA)的合成 | 第25页 |
| ·结构表征 | 第25-2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3页 |
| ·PEPA 反应机理分析 | 第26页 |
| ·PEPA 合成条件的研究及结构表征 | 第26-29页 |
| ·CA 合成条件的研究及结构表征 | 第29-31页 |
| ·含磷阻燃剂三(1-氧代-1-磷杂-2,6,7-三氧杂双环[2.2.2]辛烷-4-羰基)季戊醇酯(CA)的表征 | 第31-33页 |
| ·CA 的热性能 | 第33页 |
| ·小结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反应挤出型阻燃聚乙烯的制备与表征 | 第35-42页 |
| ·引言 | 第35-36页 |
| ·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 ·主要原料 | 第36页 |
| ·反应挤出型阻燃聚乙烯母粒的制备 | 第36页 |
| ·膨胀阻燃聚乙烯的制备 | 第36页 |
| ·氧指数样条的制备 | 第36页 |
| ·结构表征 | 第36-3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0页 |
| ·季戊四醇与三聚氰胺磷酸盐的挤出反应 | 第37-39页 |
| ·物料比例对阻燃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 ·ER 的热性能 | 第40页 |
| ·小结 | 第40-42页 |
| 第四章 膨胀型阻燃聚乙烯阻燃性能研究 | 第42-65页 |
| ·引言 | 第42-44页 |
| ·阻燃性能测试方法 | 第42-43页 |
| ·膨胀型阻燃LDPE 的配方 | 第43-44页 |
| ·实验部分 | 第44-52页 |
| ·材料 | 第44-45页 |
| ·结构表征 | 第45页 |
| ·低聚水杨醛类金属络合物的合成 | 第45-48页 |
| ·乙酰丙酮(AcAc)类金属络合物的合成 | 第48-49页 |
| ·水杨醛(SA)类金属络合物的合成 | 第49-50页 |
| ·水杨醛肟(SAO)类金属络合物的合成 | 第50页 |
| ·测试样品的制备 | 第50-51页 |
| ·氧指数的测定 | 第51页 |
| ·垂直燃烧实验 | 第51页 |
| ·锥形量热实验 | 第51页 |
| ·扫描电镜(SEM) | 第51页 |
| ·红外光谱(FTIR) | 第51-5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2-64页 |
| ·阻燃LDPE/CA/APP/MP/金属络合物体系的阻燃性能研究 | 第52-54页 |
| ·阻燃LDPE/APP/反应挤出阻燃母粒/金属络合物体系的阻燃性能研究 | 第54-58页 |
| ·阻燃LDPE/APP/ER/金属络合物体系的锥形量热测试分析 | 第58-64页 |
| ·小结 | 第64-65页 |
| 第五章 膨胀型阻燃LDPE 的热性能研究 | 第65-82页 |
| ·前言 | 第65页 |
| ·实验部分 | 第65-67页 |
| ·测试样品的制备 | 第65-66页 |
| ·热重分析 | 第66-6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7-81页 |
| ·阻燃LDPE/CA/APP/MP/金属络合物体系的热失重行为研究 | 第67-72页 |
| ·阻燃LDPE/ER/APP/金属络合物体系的热失重行为研究 | 第72-81页 |
| ·小结 | 第81-82页 |
| 第六章 膨胀型阻燃LDPE 阻燃机理和金属络合物催化机理 | 第82-98页 |
| ·引言 | 第82-83页 |
| ·实验部分 | 第83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83页 |
| ·扫描电镜(SEM) | 第83页 |
|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83页 |
| ·傅立叶红外分析 | 第8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3-97页 |
| ·扫描电镜 | 第83-85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85-87页 |
| ·X 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87-97页 |
| ·小结 | 第97-98页 |
| 结束语 | 第98-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06页 |
| 发表论文: | 第106页 |
| 已经申请专利: | 第106-108页 |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