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国教育事业论文--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

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城乡教育生态性分析

第1章 绪论第1-15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6-8页
 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1 理论意义第8页
  1.2.2 现实意义第8-9页
 1.3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第9-11页
 1.4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第11-15页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第15-19页
 2.1 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概述第15-16页
  2.1.1 现代化概述第15页
  2.1.2 教育现代化概述第15-16页
 2.2 对教育现代化的生态学解释第16-19页
  2.2.1 生态学视角下的教育现代化第16-17页
  2.2.2 教育现代化的生态性内涵与分析维度第17-19页
第3章 城乡教育与教育现代化第19-23页
 3.1 城乡教育在教育现代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第19-20页
  3.1.1 城市教育在教育现代化中的地位第19页
  3.1.2 现代乡村教育在教育现代化中的地位第19-20页
 3.2 城乡教育在教育现代化中的联系与区别第20-23页
  3.2.1 城乡教育之间的联系第20-21页
  3.2.2 城乡教育之间的区别第21-23页
第4章 城乡教育物理环境生态性比较分析第23-30页
 4.1 城乡教育外部物理环境生态性分析第23-25页
  4.1.1 城乡社区不同的布局特点第23-24页
  4.1.2 城乡社区不同的自然特点第24-25页
  4.1.3 城乡社区之间的往来特点第25页
 4.2 城乡学校物理环境生态性的分析第25-27页
  4.2.1 城乡学校受自然环境影响程度不同第25-26页
  4.2.2 城乡学校内部环境规划不同第26-27页
 4.3 城乡教育物理环境的生态性对开展生态化教育的影响第27-30页
  4.3.1 城乡教育物理环境是对自然进行感性认识的大课堂第27-28页
  4.3.2 城乡学校物理环境是开展生态化教育的专门场所第28页
  4.3.3 城乡教育物理环境对教育主体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第28-30页
第5章 城乡教育文化环境生态性比较分析第30-37页
 5.1 城乡教育外部文化环境生态性分析第30-33页
  5.1.1 城乡文化对自然的不同认识取向第30-31页
  5.1.2 城乡主流文化不同的生态性特征第31-33页
 5.2 城乡学校文化环境的生态性分析及对教育的影响第33-37页
  5.2.1 教育内容的“唯科学主义”第33-35页
  5.2.2 教育方式的“唯理性主义”第35-37页
第6章 城乡教育生态性分析对教育现代化的启示第37-42页
 6.1 城市与乡村:两种不同的“教育世界”第37-38页
  6.1.1 城市:被“课题化”的世界第37页
  6.1.2 乡村:被忽视的生活世界第37页
  6.1.3 城乡教育环境生态分析对教育现代化的启示第37-38页
 6.2 回归“和谐”的现代教育第38-42页
  6.2.1 回归生活的教育第39页
  6.2.2 更具人文精神的教育第39-40页
  6.2.3 更具反思性与开放性的教育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后记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粮食安全视角下的“粮改”
下一篇:利用精子载体方法研制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突变体转基因羊乳腺生物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