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绪论 | 第7-9页 |
第一节 选题原因 | 第7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7-9页 |
第一章 登州名称的起源和治所的变迁 | 第9-18页 |
第一节 登州设立的过程 | 第9-11页 |
第二节 登州设立原因和城址变迁之分析 | 第11-18页 |
一、盛唐文明的兴盛与学习中国的趋势 | 第11页 |
二、东北亚地理中心的区位优势 | 第11-12页 |
三、海上通道的拓展 | 第12-15页 |
四、综合因素(半岛地形、往来交通线的汇聚、边地管理)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唐宋元时期登州城的发展 | 第18-31页 |
第一节 唐代登州的地位与城市环境需求之间的关系 | 第18-24页 |
一、登州城的微观地理环境 | 第18-19页 |
二、唐代登州城的轮廓、城内布局的复原 | 第19-22页 |
三、唐代登州城职能的特点 | 第22-24页 |
第二节 辽宋金时期登州城功能的转变 | 第24-27页 |
一、登州军事的强化 | 第24-26页 |
二、交通线路的变化 | 第26-27页 |
第三节 元代的登州 | 第27-31页 |
第三章 明代登州城的兴盛与城市地理空间的矛盾 | 第31-49页 |
第一节 元代登州城池遗留辩考 | 第31-32页 |
第二节 明代登州城的扩建及其规模 | 第32-34页 |
第三节 明朝对登州的需求 | 第34-38页 |
一、朝贡线路的再次选择 | 第34-35页 |
二、辽东物资中转的需求 | 第35-37页 |
三、防倭的需求 | 第37-38页 |
第四节 城市需求的扩大与城市地理空间局限的矛盾 | 第38-41页 |
一、物资中转基地对城市地理空间需求的增大 | 第39-41页 |
二、军事防御建设与地理空间的矛盾 | 第41页 |
第五节 城市需求与地理空间矛盾的调和 | 第41-47页 |
一、明代登州城建的地理基础 | 第42-43页 |
二、依山势扩大城池 | 第43-45页 |
三、驿站移至城外 | 第45页 |
四、建“卫星城” | 第45-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清代登州的衰落 | 第49-56页 |
第一节 登州的衰落 | 第49-51页 |
一、海运的废止与港口的淤塞 | 第49-50页 |
二、机构的裁迁 | 第50-51页 |
第二节 烟台取代登州兴起 | 第51页 |
一、世界局势的变化 | 第51页 |
二、山东半岛港口服务对象的变化 | 第51页 |
第三节 烟台与登州之间发展空间的比较 | 第51-56页 |
一、烟台港口环境发展潜力的优势 | 第51-53页 |
二、烟台城市空间发展潜力的优势 | 第53-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4页 |
附录 | 第64-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