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的理念和内涵 | 第11-17页 |
·行政信赖保护的理念 | 第11-12页 |
·行政信赖保护的内涵 | 第12-17页 |
·“信赖”保护的依据蕴涵于法治精神之中 | 第12-13页 |
·“信赖”的客体是行政过程中的某些不变因素 | 第13页 |
·“信赖”所“保护”的客体是行政相对人的信赖利益 | 第13页 |
·小结 | 第13-17页 |
第二章 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的宪政基础和法理背景 | 第17-23页 |
·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的宪政基础 | 第17-21页 |
·“诚信类推说” | 第17-19页 |
·“法律安定说” | 第19页 |
·“基本权利说” | 第19-21页 |
·行政信赖保护原则体现了现代法理学的内在精神 | 第21-23页 |
第三章 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的社会基础和现实条件 | 第23-27页 |
·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的社会基础 | 第23-25页 |
·政府模式向“有限政府”方式转变 | 第23-24页 |
·政府倡导“参与式民主” | 第24-25页 |
·政府理念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 第25页 |
·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的现实条件 | 第25-27页 |
·行政方式弹性化 | 第26页 |
·行政手段多样化 | 第26-27页 |
第四章 国外和我国台湾、澳门地区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的适用 | 第27-34页 |
·行政信赖保护原则在德国的适用和发展 | 第27-30页 |
·德国信赖保护原则的内容 | 第27-29页 |
·“二战”后德国信赖保护原则迅速发展的条件 | 第29-30页 |
·信赖保护原则在英法美等国的发展 | 第30-31页 |
·行政信赖保护原则在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和澳门的发展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4页 |
第五章 我国确立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的必要性 | 第34-37页 |
·有利于建立政府的诚信 | 第34-35页 |
·有利于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 第35页 |
·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法治观念和诚信理念 | 第35-36页 |
·有利于投资者降低交易成本 | 第36-37页 |
第六章 我国确立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的构想 | 第37-46页 |
·行政信赖保护原则应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写入行政法和行政程序法 | 第37-40页 |
·行政信赖保护原则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 第37-39页 |
·我国应将信赖保护原则确立为行政法和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 第39-40页 |
·信赖保护原则在行政许可中的应用 | 第40-43页 |
·行政许可的法律规范应具有稳定性和不可溯及性 | 第41页 |
·行政许可活动应具有真实性和确定性 | 第41-42页 |
·行政许可机关应信守诺言 | 第42页 |
·行政机关撤销授益行政行为应适用补偿制度 | 第42-43页 |
·建立行政判例制度规范信赖保护原则的适用 | 第43-44页 |
·建立健全国家行政补偿制度及对相对人信赖利益的保护 | 第44-46页 |
·建立健全国家行政补偿制度 | 第44页 |
·建立健全对相对人的信赖利益的保护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