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 论 | 第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目的与范围 | 第9-11页 |
·本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本研究的范围 | 第9-11页 |
·研究设想和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研究设想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预期结果和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章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 第12-21页 |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发展简史 | 第12-16页 |
·生成期——殷、周、秦、汉 | 第12-13页 |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 第13页 |
·全盛期——隋、唐 | 第13-14页 |
·成熟前期——宋代、元、明、清初 | 第14-15页 |
·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 | 第15-16页 |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点 | 第16-20页 |
·植物造景利用审美感官,创造具有审美感觉多元化的美学特征 | 第16-17页 |
·植物造景利用审美联想,创造具有审美意境内涵的美学特征 | 第17-18页 |
·古代园林植物造景理论总结 | 第18-20页 |
·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中的审美观 | 第21-29页 |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 | 第21-24页 |
·儒家思想 | 第21-22页 |
·道家思想 | 第22-23页 |
·禅宗思想 | 第23-24页 |
·中国人传统审美心理和思维方式 | 第24页 |
·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中的审美观 | 第24-28页 |
·植物造景中的自然审美观 | 第24-26页 |
·植物造景中的生态审美观 | 第26-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中的审美观 | 第29-43页 |
·古今园林植物景观比较 | 第29-31页 |
·植物景观的审美主体转变 | 第29页 |
·植物景观的审美价值转变 | 第29-30页 |
·植物景观的审美情趣转变 | 第30-31页 |
·植物材料选择的审美标准转变 | 第31页 |
·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31-33页 |
·我国现代园林植物造景发展现状 | 第31-32页 |
·我国园林植物景观存在问题 | 第32-33页 |
·现代园林植物景观中的审美观 | 第33-38页 |
·传统自然审美观的继承 | 第33-34页 |
·传统生态审美观的发展 | 第34-35页 |
·对传统审美观的补充 | 第35-36页 |
·现代植物景观实例中的审美观分析 | 第36-38页 |
·现代审美观指导下的植物造景 | 第38-42页 |
·追求“回归自然,走向自然”的植物景观 | 第38-40页 |
·追求生态审美为主的多元化植物造景 | 第40-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 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