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1页 |
第一章 民事陷阱取证的定义和分类 | 第11-18页 |
一、民事陷阱取证的定义 | 第11-16页 |
二、民事陷阱取证的分类问题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民事陷阱取证与刑事诱惑侦查 | 第18-25页 |
一、诱惑侦查的比较法考察 | 第18-22页 |
(一) 美国诱惑侦查概说 | 第18-19页 |
(二) 英国诱惑侦查概说 | 第19页 |
(三) 日本诱惑侦查概说 | 第19-20页 |
(四) 德国诱惑侦查概说 | 第20-21页 |
(五) 法国诱惑侦查概说 | 第21页 |
(六) 瑞士诱惑侦查概说 | 第21页 |
(七) 葡萄牙诱惑侦查概说 | 第21页 |
(八) 欧洲人权法院诱惑侦查概说 | 第21-22页 |
二、反对滥用诱惑侦查的理论依据 | 第22-23页 |
三、民事陷阱取证与刑事诱惑侦查的比较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民事陷阱取证与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25-34页 |
一、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涵义 | 第25-26页 |
二、民事非法证据排除的原因 | 第26页 |
三、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比较法考察 | 第26-29页 |
(一) 美国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概说 | 第26-27页 |
(二) 英国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概说 | 第27页 |
(三) 德国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概说 | 第27-28页 |
(四) 日本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概说 | 第28页 |
(五) 总结 | 第28-29页 |
四、我国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形成和演变 | 第29页 |
五、我国民事非法排除规则解释和评价 | 第29-34页 |
(一) 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8条中“合法权益”和“法律”的理解 | 第30页 |
(二) 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是否一律排除 | 第30-34页 |
第四章 我国民事陷阱取证的现状 | 第34-46页 |
一、我国关于民事陷阱取证的立法状况 | 第34页 |
二、我国司法实务中对民事陷阱取证的态度 | 第34-40页 |
(一) 微软公司诉北京巨人电脑公司案 | 第35-36页 |
(二) 新千年知识产权第一案—奥多比诉上海年华案 | 第36-37页 |
(三) 国内迄今为止索赔金额最高(300余万元)、影响最大的软件侵权案—北京北大方正集团公司、北京红楼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诉北京高术天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高术科技公司案 | 第37-40页 |
三、当前我国法学界对民事陷阱取证的研究状况 | 第40-46页 |
第五章 我国民事陷阱取证的法律适用和立法完善 | 第46-50页 |
一、关于民事陷阱取证的司法建议 | 第46-47页 |
(一) 如何处理民事陷阱取证与《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8条的关系 | 第46-47页 |
(二) 如何认定取证人与被取证人之间订立的合同的效力 | 第47页 |
二、关于民事陷阱取证的立法建议 | 第47-50页 |
(一) 端正对待民事陷阱取证的态度 | 第47-48页 |
(二) 正确处理有关民事陷阱取证的立法技术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52-53页 |
声明 | 第53-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