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濮阳油田卫79-濮95断块区油藏地质模型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7页
引言第7-12页
 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7-8页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9页
 3. 研究思路第9-11页
 4. 主要研究成果第11-12页
第1章 油藏地质及开发概况第12-18页
 1.1 油藏地质概况第12-15页
  1.1.1 卫79断块区第14-15页
  1.1.2 濮95断块区第15页
 1.2 开发及研究情况第15-18页
第2章 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体系研究第18-42页
 2.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划分与对比第18-25页
  2.1.1 基准面旋回的确定第19-22页
  2.1.2 地层的精细对比第22-25页
 2.2 沉积相标志第25-28页
  2.2.1 沉积物特征第25-26页
  2.2.2 沉积构造第26-28页
 2.3 沉积体系特征第28-31页
  2.3.1 三角洲沉积体系第28-29页
  2.3.2 湖底扇--滑塌浊积岩沉积体系第29-30页
  2.3.3 深湖—半深湖膏盐岩沉积体系第30-31页
 2.4 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研究第31-42页
  2.4.1 各沉积期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第31-32页
  2.4.2 沉积演化特征第32-33页
  2.4.3 物源及古水方向第33-42页
第3章 复杂断块断层特征研究第42-54页
 3.1 区域构造特征和演化第43-44页
  3.1.1 区域构造特征第43-44页
  3.1.2 构造演化史第44页
 3.2 断裂系统特征第44-48页
  3.2.1 断层的分级第45-47页
  3.2.2 断层的构造样式第47-48页
 3.3 构造圈闭类型第48页
  3.3.1 屋脊式圈闭第48页
  3.3.2 “人”字构造第48页
  3.3.3 断层与地层尖灭形成的构造第48页
 3.4 断层封闭性研究第48-54页
  3.4.1 断层封闭性机理第49-51页
  3.4.1 断层封闭性的影响因素第51-52页
  3.4.3 断层封闭性的研究方法第52页
  3.4.4 研究区断层的封闭性情况第52页
  3.4.5 断层封闭性与储量分布第52-54页
第4章 储层特征研究第54-80页
 4.1 储层微观特征第54-59页
  4.1.1 储层的岩石矿物特征第54-55页
  4.1.2 储层的孔隙类型第55-57页
  4.1.3 孔隙结构特征第57-59页
 4.2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第59-66页
  4.2.1 岩性第59页
  4.2.2 含油气性第59页
  4.2.3 物性标准第59-60页
  4.2.4 电性标准第60-65页
  4.2.5 图版分析第65-66页
 4.3 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第66-80页
  4.3.1 层内非均质性第66-68页
  4.3.2 层间非均质性第68-71页
  4.3.3 平面非均质研究第71-78页
  4.3.4 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因素第78-79页
  4.3.5 储层非均质特点第79-80页
第5章 流体性质与分布特征第80-82页
 5.1 流体性质第80-81页
 5.2 流体分布特征第81-82页
第6章 油藏地质模型第82-89页
 6.1 构造特征模型第82页
 6.2 储层地质模型第82-83页
 6.3 流体分布模型第83-87页
 6.4 油藏地质模型第87-89页
第7章 储量计算及评价第89-97页
 7.1 储量计算第89-92页
  7.1.1 储量计算单元的划分第89页
  7.1.2 含油面积的确定第89-92页
 7.2 储量评价第92-97页
  7.2.1 按含油气面积大小进行评价第92页
  7.2.2 按小层进行评价第92页
  7.2.3 按含油气性进行评价第92-97页
认识与结论第97-99页
致谢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枣树病虫害防治辅助决策支持研究
下一篇:民事陷阱取证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