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14页 |
Ⅰ 三地文学教育的纵向考察 | 第14-48页 |
1 韩国国文学教育的历史变迁过程:国语课教育过程的变迁和文学教育 | 第14-23页 |
2 朝鲜文学教育的历史性变迁过程:思想的变革和文学教育 | 第23-36页 |
3 中国朝鲜族文学教育的历史变迁过程:社会的变革和文学教育 | 第36-48页 |
Ⅱ 三地文学教育的横向考察 | 第48-59页 |
1 韩国文学教育的理念和目标 | 第49-52页 |
2 朝鲜文学教育的理念和目标 | 第52-56页 |
3 中国朝鲜族文学教育的理念和目标 | 第56-59页 |
Ⅲ 三地文学教育内容的分析考察 | 第59-85页 |
1 对三地教科书的古典文学素材和内容的分析考察 | 第61-67页 |
2 三地教科书中关于现代文学、教育的素材及内容的分析考察 | 第67-81页 |
1 ) 关于现代韵文素材的分析及其内容的考察 | 第67-74页 |
2 ) 现代散文素材分析及内容考察 | 第74-81页 |
3 三地教科书中的外国文学教育素材及内容分析考察 | 第81-85页 |
Ⅳ 三地文学教育的不同现状及原因 | 第85-94页 |
1 因教育的内在条件而产生的不同现象 | 第86-90页 |
1 ) 对教育理念差异的考察 | 第86-87页 |
2 ) 对由教育制度引起的方向差异的分析 | 第87-90页 |
2 依教育内容和方法而不同的途径探索 | 第90-92页 |
3 因教育的外部条件而产生的差异状况 | 第92-94页 |
1 ) 政治体制的不同 | 第93页 |
2 ) 经济及社会政策的不同取向 | 第93-94页 |
Ⅴ 韩朝文学教育的统一方案 | 第94-111页 |
1 韩朝文学教育统一的可能性:最近文学史叙述上的变化 | 第94-99页 |
2 提高韩朝文学教育共性的方案:对同一作品做多种解释的古典文学教育 | 第99-104页 |
3 对提高文学教育的共性的途径之探索:指向近现代文学连续性的文学教育 | 第104-111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3页 |
作者声明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