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进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论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47页
   ·选题依据第20-24页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的重要性第20-21页
     ·大尺度旅游地空间结构形成、演进研究亟待梳理第21页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的重要地位和特殊性第21-22页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正面临重要转型机遇期第22-23页
     ·云南旅游业在边疆地区和国内的典型代表性第23-24页
   ·文献综述第24-43页
     ·国外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进展第24-29页
     ·国内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进展第29-34页
     ·边疆与边疆经济研究进展第34-38页
     ·边境旅游和边疆旅游研究进展第38-41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价第41-43页
   ·研究意义、方法与框架第43-47页
     ·研究意义第43页
     ·研究方法第43-44页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44-46页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第46-47页
第二章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要素及功能研究第47-63页
   ·相关概念第47-48页
     ·边疆第47-48页
     ·边疆省区第48页
     ·旅游空间结构第48页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要素判识第48-56页
     ·旅游节点第50-53页
     ·旅游轴线第53-54页
     ·旅游域面第54页
     ·旅游边界第54-55页
     ·旅游流第55-56页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组合第56-59页
     ·点、线、面、界四要素——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中的不可缺一性第56页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组合模式第56-59页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的功能第59-61页
     ·指示功能第60页
     ·组织功能第60页
     ·优化功能第60-61页
     ·载体功能第61页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三章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与演进的动力机制第63-89页
   ·我国边疆省区基本情况第63-64页
   ·边疆省区旅游业发展情况第64-68页
     ·旅游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第64-67页
     ·旅游产业主体日益壮大第67-68页
     ·发展基础和支撑条件有较大提升第68页
     ·边疆各省(区)旅游业发展不均衡第68页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与演进的驱动因素第68-83页
     ·孕育因素:环境条件第70-73页
     ·基础因素:旅游资源条件第73-75页
     ·支撑因素:旅游产品条件第75-77页
     ·激发因素:经济条件第77页
     ·传导因素:政治条件第77-80页
     ·促进因素:技术进步条件第80-83页
   ·边疆省区旅游业的特殊性第83-84页
     ·成长环境不同第83页
     ·产业地位不同第83页
     ·驱动力不同第83页
     ·合作方式不同第83页
     ·业态与产品不同第83-84页
     ·政治和政策不同第84页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的特殊性第84-86页
     ·整体性与差异性第84-85页
     ·稳定性与动态性第85页
     ·边缘性与开放性第85-86页
     ·层次性与等级性第86页
   ·本章小结第86-89页
第四章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与演进的过程和机理第89-128页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与演进的过程第89-92页
   ·集聚与扩散: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与演进的“点—轴—网”过程机理第92-104页
     ·边疆省区旅游中心地形成原理第93-98页
     ·边疆省区点轴旅游空间结构形成原理第98-101页
     ·边疆省区轴幅式旅游网络空间结构形成原理第101-104页
   ·中心与边地:边疆省区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原理第104-109页
     ·核心—边缘基础理论第104-105页
     ·边疆省区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要素第105-106页
     ·边疆省区旅游核心—边缘空间演进过程第106-108页
     ·边疆省区核心—边缘旅游空间结构模式的指导意义第108-109页
   ·等级与跳跃:边疆省区旅游业梯度推移原理第109-116页
     ·梯度推移基础理论第109-110页
     ·边疆省区旅游业梯度推移模式第110-115页
     ·边疆省区旅游业空间推移的粘性分析第115-116页
     ·边疆省区旅游业梯度推移模式的指导意义第116页
   ·国界与省界:边疆省区边界地区旅游业边缘不对称原理第116-121页
     ·边界效应基本理论第116-117页
     ·边疆省区边界地区旅游业边缘不对称原理第117-119页
     ·边疆省区边界地区旅游业边缘不对称原理产生的原因第119-121页
   ·开放与封闭: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形成的地缘政治原理第121-126页
     ·地缘政治学基本理论第121-122页
     ·地缘政治对边疆省区旅游业的影响第122-123页
     ·地缘政治对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与演进的意义第123-124页
     ·地缘政治对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演进的影响过程第124-126页
   ·本章小结第126-128页
第五章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模式第128-154页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宏观背景第128-130页
     ·后金融危机的时代背景第128-129页
     ·国家把旅游业培育为人民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战略背景第129页
     ·国家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兴边富民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第129-130页
     ·国家周边和平外交战略的持续推动背景第130页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内涵第130-131页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目标第131-132页
     ·增强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竞争力第131页
     ·促进边疆省区旅游空间有序化第131页
     ·推动边疆省区旅游空间一体化第131-132页
     ·提高边疆省区旅游空间开放性第132页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第132-133页
     ·提高局部旅游空间的整体效率第132-133页
     ·促进省域旅游空间的有限均衡第133页
   ·边疆省区非均衡协调空间优化的重点第133-153页
     ·壮大节点,实施三核牵引的边疆省区多中心旅游空间结构战略第133-138页
     ·打造轴线,以国际旅游大通道战略促进旅游轴线的耦合发展第138-143页
     ·融合域面,实施边疆省区多枢纽轴幅式旅游网络空间结构战略第143-144页
     ·拓展边界,以旅游桥头堡战略推进边疆省区周边旅游经济带(圈)建设第144-153页
     ·本章小结第153-154页
第六章 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与演进的背景第154-173页
   ·云南省基本情况第154-155页
   ·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形成的地理背景第155-166页
     ·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特征和低纬度多样性气候特征第155-156页
     ·西南区位的边缘性第156-160页
     ·文化的多样交错性第160-161页
     ·区域经济发展的低水平性第161-163页
     ·旅游要素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第163-165页
     ·地缘政治、生态、文化的敏感性第165-166页
   ·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形成的旅游资源总体基础第166-167页
   ·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形成的旅游产业发展基础第167-172页
     ·旅游资源开发逐步走向成熟第167-168页
     ·旅游供给能力不断完善第168-170页
     ·旅游产业地位不断提升第170-171页
     ·旅游发展的环境和旅游地形象不断提升第171-172页
   ·本章小结第172-173页
第七章 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与演进的历时性分析第173-208页
   ·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重心的演变路径第173-176页
     ·研究方法第173-174页
     ·云南省旅游重心演变路径第174-176页
   ·云南省旅游经济收入分布变动第176-180页
     ·云南省旅游经济收入的首位度分析第176-177页
     ·云南省旅游经济收入的位序—规模分析第177-180页
   ·1996-2010年云南省各市州旅游总收入的时空差异变化第180-189页
     ·研究方法第180-181页
     ·测量结果第181-185页
     ·云南省旅游总收入的空间差异及其变动第185-189页
   ·云南省市(州)域旅游收入的增长过程分析第189-194页
     ·研究方法第189页
     ·1988-2010年云南省各市州旅游外汇收入的增长过程第189-191页
     ·1996-2010年云南省各市州国内旅游收入的增长特征第191-194页
   ·2005-2010年云南省县域旅游收入时空变化分析第194-196页
     ·研究方法第194页
     ·2005与2010年云南省县域旅游收入空间的对比分析第194-196页
   ·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趋同与分异第196-206页
     ·云南省旅游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分异检验第197-199页
     ·云南省旅游经济增长β趋同的检验第199-200页
     ·云南省旅游经济的俱乐部趋同分析第200-204页
     ·云南省旅游经济的增长的趋同与分异的特征与启示第204-206页
   ·本章小结第206-208页
第八章 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与演进的共时性分析第208-227页
   ·云南省内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变化第208-213页
     ·研究方法第208-209页
     ·1988年云南省内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第209页
     ·1999年云南省内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第209-210页
     ·2010年云南省内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第210-213页
   ·云南省内旅游经济隶属度变化第213-217页
     ·研究方法第213页
     ·1988年云南省内旅游经济隶属度第213页
     ·1999年云南省内旅游经济隶属度第213-214页
     ·2010年云南省内旅游经济隶属度第214-217页
   ·典型年份云南省旅游空间特征分析第217-225页
     ·1988年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特征第217-218页
     ·1999年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特征第218-221页
     ·2010年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特征第221-225页
   ·本章小结第225-227页
第九章 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与演进的总体特征第227-238页
   ·阶段性第227-228页
   ·差异性第228页
   ·等级性第228-229页
   ·空间指向性第229-237页
     ·中心指向第229-230页
     ·梯度指向第230-231页
     ·边界指向第231-234页
     ·资源指向第234页
     ·交通指向第234-235页
     ·民族地区指向第235-237页
   ·本章小结第237-238页
第十章 云南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与演进的驱动机制第238-287页
   ·环境条件第238-240页
     ·环境条件对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驱动分析第238-239页
     ·对其它边疆省区的启示第239-240页
   ·旅游资源条件第240-243页
     ·旅游资源条件对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驱动分析第240-242页
     ·对其它边疆省区的启示第242-243页
   ·经济条件第243-245页
     ·经济条件对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驱动分析第243-244页
     ·对其它边疆省区的启示第244-245页
   ·旅游产品条件第245-259页
     ·旅游吸引物对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驱动分析第245-248页
     ·旅游景区对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驱动分析第248-252页
     ·星级饭店对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驱动分析第252-256页
     ·旅行社对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驱动分析第256-258页
     ·对其它边疆省区的启示第258-259页
   ·技术进步条件第259-276页
     ·航空交通对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驱动分析第259-265页
     ·铁路交通对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驱动分析第265-268页
     ·公路交通对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驱动分析第268-272页
     ·信息条件对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驱动分析第272-275页
     ·对其它边疆省区的启示第275-276页
   ·政治条件第276-284页
     ·地缘政治条件对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驱动分析第276-278页
     ·旅游产业政策条件对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驱动分析第278-283页
     ·对其它边疆省区的启示第283-284页
   ·总体启示: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动力因素的复杂性第284-285页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动力因素作用的阶段性第284-285页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动力因素作用的关联性第285页
   ·本章小结第285-287页
第十一章 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对策第287-302页
   ·壮大节点、培育中心:构建三大极核,完善旅游节点体系第288-293页
     ·优化昆明第288-289页
     ·提升版纳第289-290页
     ·整合大理—丽江第290-291页
     ·做热红河第291-293页
   ·促进交通、打造轴线:深化国际大通道建设,整合省域旅游空间网络第293-296页
     ·旅游交通设施建设第294页
     ·省内旅游轴线建设第294-296页
   ·拓展腹地、省内一体:加快省域边缘地区发展,促进省内旅游一体化发展第296-299页
     ·促进中低梯度地区旅游业起步发展第297-298页
     ·推动高梯度地区旅游业一体化融合第298-299页
   ·外展空间、跨界互动:因应中国—东盟合作,促进面向国内外的旅游融合第299-301页
     ·积极加强跨境旅游合作第299-300页
     ·逐步升华省际旅游合作第300-301页
   ·本章小结第301-302页
第十二章 基本结论与研究展望第302-306页
   ·基本结论第302-304页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的要素与动力机制第302-303页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与演进的过程和机理第303页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模式第303页
     ·云南省旅游空间的形成与演进的分析第303-304页
     ·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对策第304页
   ·研究展望第304-306页
     ·深入相关的理论提炼与实证总结第304页
     ·完善相关的旅游统计与定量分析第304-305页
     ·加强相关的横向对比研究第305-306页
参考文献第306-328页
附录第328-329页
后记第329页

论文共3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三角经济现代化战略研究--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与低碳经济耦合与联动视角
下一篇:高维复杂模型的全局敏感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