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1页 |
·选题背景 | 第17-24页 |
·对“生产力”内涵的再认识 | 第17-20页 |
·全球服务经济与低碳经济兴起 | 第20-23页 |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迅速 | 第23-24页 |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24-27页 |
·研究目的 | 第24-25页 |
·研究意义 | 第25-27页 |
·研究的总体思路与结构安排 | 第27-28页 |
·研究的总体思路 | 第27-28页 |
·研究的结构安排 | 第28页 |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之处 | 第28-31页 |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主要创新之处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 第31-69页 |
·相关概念辨析与界定 | 第31-47页 |
·生产力、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 | 第31-35页 |
·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 | 第35-37页 |
·生产力系统与现代化的关系 | 第37-40页 |
·产业结构升级、低碳经济与经济发展方式 | 第40-43页 |
·产业结构升级与现代服务业的关系解读 | 第43-44页 |
·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低碳服务业辨析 | 第44-47页 |
·国内外经济现代化总论研究 | 第47-59页 |
·经典经济现代化研究 | 第49-53页 |
·当代经济现代化研究 | 第53-57页 |
·总结和评述 | 第57-59页 |
·不同视角下经济现代化理论研究 | 第59-67页 |
·产业结构升级视角下经济现代化理论认知 | 第59-61页 |
·低碳经济视角下经济现代化理论认知 | 第61-63页 |
·地理学视角下经济现代化理论认知 | 第63-67页 |
·总结与评论 | 第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三章 产业结构升级与低碳经济耦合与联动发展的内在机理分析 | 第69-89页 |
·耦合与联动的哲学基础 | 第69-71页 |
·耦合与联动的理论基础 | 第71-76页 |
·外部性理论 | 第71-72页 |
·产业关联理论 | 第72-74页 |
·服务外包理论 | 第74-76页 |
·产业结构升级与低碳经济相互关系具体解析 | 第76-87页 |
·产业结构升级助推低碳经济加速发展 | 第76-80页 |
·低碳经济发展拉动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 | 第80-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四章 长三角经济发展总体情况分析 | 第89-126页 |
·长三角经济快速增长的经验总结 | 第89-105页 |
·国内动力源泉 | 第90-102页 |
·国外动力源泉 | 第102-105页 |
·长三角原有经济发展方式及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 第105-117页 |
·长三角原有经济发展方式分析 | 第105-107页 |
·原有经济发展方式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 第107-117页 |
·长三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行性分析 | 第117-125页 |
·供给因素 | 第118-121页 |
·需求因素 | 第121-123页 |
·环境因素 | 第123-125页 |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第五章 长三角产业结构升级与低碳经济耦合与联动发展创新模式研究 | 第126-172页 |
·空间规划:创新模式基本架构设计 | 第127-146页 |
·宏观层面:促进区域低碳综合服务网络的形成 | 第127-136页 |
·中观层而:促进低碳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产业融合 | 第136-142页 |
·微观层面:促进低碳服务企业做大做强 | 第142-146页 |
·内在动力: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 第146-154页 |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意义 | 第147-148页 |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有利条件 | 第148-150页 |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主要思路和基本框架 | 第150-154页 |
·核心要素:低碳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 第154-164页 |
·低碳技术内涵及类型 | 第154-155页 |
·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 第155-158页 |
·低碳技术创新的途径 | 第158-164页 |
·基础环境:构建区域社会信用体系 | 第164-171页 |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 第164-166页 |
·长三角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基本实践 | 第166-170页 |
·长三角区域社会信用体系服务转型升级发展的主要任务 | 第170-171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172页 |
第六章 长三角区域经济现代化建设对策建议 | 第172-189页 |
·以政府为主导,树立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适应的思想理念 | 第172-177页 |
·加强对低碳经济认识 | 第173-174页 |
·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制造业的优化升级 | 第174-176页 |
·纠正地方政府唯GDP论的思想观念 | 第176-177页 |
·以区域一体化发展为依托,构建统一完善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法规体系 | 第177-183页 |
·规划先行,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路线 | 第178-179页 |
·制度推动,建立统一有效的政策法规体系 | 第179-182页 |
·标准保障,竞争世界低碳经济发展主动权 | 第182-183页 |
·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抓手,鼓励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快速发展 | 第183-186页 |
·推动低碳服务行业协会的建立和发展 | 第184-185页 |
·充分发挥低碳服务行业协会的各项职能 | 第185页 |
·加强行业协会自身建设 | 第185页 |
·扩大低碳服务市场的需求 | 第185-186页 |
·以知识为动力,搭建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人力资本平台 | 第186-188页 |
·实施重点领域的人才开发与引进 | 第186-187页 |
·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 | 第187页 |
·构建规范开放的人才市场 | 第187-18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8-18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89-194页 |
·基本结论 | 第189-192页 |
·研究展望 | 第192-194页 |
附录 | 第194-195页 |
参考文献 | 第195-202页 |
后记 | 第2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