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弧菌病免疫预防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0页 |
1 弧菌病及弧菌的发现 | 第8-10页 |
2 弧菌的血清型与抗原结构 | 第10-13页 |
·弧菌的血清型研究 | 第10-11页 |
·弧菌的抗原结构与保护性抗原 | 第11-12页 |
·弧菌血清型与保护性抗原的关系 | 第12-13页 |
3 弧菌病的免疫防治 | 第13-20页 |
·菌苗免疫 | 第13-18页 |
·弧菌菌苗 | 第13页 |
·免疫途径 | 第13-16页 |
·注射法 | 第14页 |
·浸泡法 | 第14-15页 |
·口服法 | 第15页 |
·喷雾法 | 第15-16页 |
·插管法 | 第16页 |
·影响水生动物免疫应答的因素 | 第16-18页 |
·抗原的因素 | 第17页 |
·免疫对象的因素 | 第17-18页 |
·环境因素 | 第18页 |
·免疫激活剂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哈维氏弧菌血清学性状的初步研究 | 第20-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供试菌株的来源 | 第20-21页 |
·菌株的分离、鉴定与保存 | 第21页 |
·抗血清的制备 | 第21页 |
·反应抗原的制备 | 第21-22页 |
·凝集抗体效价的测定 | 第22页 |
·琼脂内扩散反应 | 第22页 |
2 结果 | 第22-29页 |
·菌株鉴定结果 | 第22页 |
·凝集与交叉凝集抗体效价 | 第22-27页 |
·F-VH与抗血清的凝集与交叉凝集抗体效价 | 第22-25页 |
·H-VH与与抗血清的凝集与交叉凝集效价 | 第25-27页 |
·沉降抗体 | 第27-29页 |
·菌株的血清学分型 | 第29页 |
3 讨论 | 第29-34页 |
·关于V.harveyi的鉴定 | 第29-31页 |
·关于血清学分型 | 第31-34页 |
第三章 哈维氏弧菌菌苗对大黄鱼免疫效果 | 第34-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7页 |
·供试菌株 | 第34页 |
·试验鱼 | 第34页 |
·菌苗制备 | 第34页 |
·菌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检测 | 第34-35页 |
·腹腔注射接种 | 第35页 |
·浸泡接种 | 第35页 |
·攻毒试验 | 第35页 |
·菌苗接种 | 第35-36页 |
·菌苗浓度和浸泡时间 | 第35-36页 |
·加强免疫 | 第36页 |
·浸泡免疫接种效果判定 | 第36-37页 |
·野外饲养观察 | 第36页 |
·人工攻毒 | 第36-37页 |
2 结果 | 第37-42页 |
·菌苗的安全性 | 第37页 |
·菌苗的有效性 | 第37-38页 |
·野外饲养受免鱼的存活状况 | 第38-39页 |
·攻毒结果 | 第39页 |
·菌苗浓度与浸泡时间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 第39-40页 |
·加强免疫的效果 | 第40-41页 |
·鱼体规格对浸泡免疫效果的影响 | 第41-42页 |
3 讨论 | 第42-44页 |
·菌苗的灭活方法 | 第42页 |
·菌苗的安全性 | 第42-43页 |
·受免鱼规格 | 第43页 |
·菌苗的接种方式 | 第43-44页 |
·免疫保护力的持续时间 | 第44页 |
4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