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行人保护研究主要工作介绍 | 第13-21页 |
·行人事故统计及其形态分析 | 第13-14页 |
·行人法规 | 第14-17页 |
·损伤机理及生物力学 | 第17页 |
·行人事故重建 | 第17-18页 |
·数值假人和冲击器 | 第18-20页 |
·行人保护方法 | 第20-21页 |
·本文研究目的和主要工作 | 第21-22页 |
第2章 头部损伤生物力学 | 第22-29页 |
·人体头部解剖学结构 | 第22页 |
·头部损伤类型及损伤机理 | 第22-24页 |
·颅骨骨折 | 第23页 |
·集中脑损伤 | 第23-24页 |
·弥撒脑损伤 | 第24页 |
·头部损伤评价标准 | 第24-28页 |
·韦恩州立大学头部耐受限度曲线 WSTC(Wayne State Tolerance Curve) | 第25页 |
·头部冲击剧烈程度指数SI(Severity Index) | 第25页 |
·头部损伤评价标准 HIC(Head Injury Creteria) | 第25-26页 |
·简明损伤定级法 AIS(Abbreviated Injury Scale) | 第26-27页 |
·颅脑耐受极限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参数分析 | 第29-51页 |
·显示有限元基本理论 | 第29-31页 |
·基本方程推导 | 第29-31页 |
·中心差分法 | 第31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1-38页 |
·车体模型的调整与有效性验证 | 第31-34页 |
·儿童有限元头锤模型介绍 | 第34-35页 |
·车辆前部结构的提取 | 第35页 |
·仿真模型的验证 | 第35-36页 |
·初始模型风险评估 | 第36-38页 |
·头部损伤防护技术研究方案 | 第38-40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0-48页 |
·内、外板厚度的改变对头锤运动的影响 | 第40-41页 |
·内、外板的材料特性改变对头锤运动的影响 | 第41-45页 |
·局部压溃结构设计 | 第45-48页 |
·其他行人头部防护措施介绍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儿童行人事故重建及损伤参数分析 | 第51-66页 |
·概述 | 第51-52页 |
·儿童行人事故重建 | 第52-65页 |
·深入的行人交通事故调查及数据采集 | 第52页 |
·行人事故描述 | 第52-54页 |
·多刚体动力学基本理论 | 第54-56页 |
·车体模型的建立 | 第56-57页 |
·儿童行人模型 | 第57-58页 |
·儿童行人-汽车碰撞模型 | 第58-60页 |
·仿真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0-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汽车前部结构参数对儿童头部损伤影响分析 | 第66-75页 |
·概述 | 第66页 |
·实验设计理论基础 | 第66-67页 |
·汽车儿童行人多刚体模型建立 | 第67-68页 |
·儿童-车碰撞模型 | 第67-68页 |
·模型参数描述 | 第68页 |
·参数选择及实验设计 | 第68-69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9-73页 |
·参数改变对儿童 HIC 值的影响分析 | 第69-71页 |
·参数改变对儿童3ms 线性加速值的影响分析 | 第71-72页 |
·参数改变对儿童头部角速度的影响分析 | 第72-73页 |
·参数改变对儿童角加速度的影响分析 | 第73页 |
·本章总结 | 第73-75页 |
总结和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