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师幼互动中教师言语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问题的提出 | 第10-20页 |
| ·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 ·师幼互动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 ·幼儿教师言语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 ·师幼互动的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 ·教师言语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 ·幼儿教师言语的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 ·相关研究方法的运用 | 第19页 |
|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 第2章 研究的思路 | 第20-23页 |
| ·研究方法的选用及实施 | 第20-21页 |
| ·文献法 | 第20页 |
| ·观察法 | 第20页 |
| ·案例分析法 | 第20-21页 |
| ·访谈法 | 第21页 |
| ·操作性定义的明晰及资料的编码 | 第21-23页 |
| ·师幼互动的操作性定义 | 第21页 |
| ·对教师言语的分类 | 第21-23页 |
| 第3章 对师幼互动中教师言语的观察结果的分析 | 第23-35页 |
| ·不同年龄班师幼互动中教师言语的分析 | 第23-27页 |
| ·小班师幼互动中的教师言语 | 第24-25页 |
| ·中班师幼互动中的教师言语 | 第25-26页 |
| ·大班师幼互动中的教师言语 | 第26-27页 |
| ·不同活动背景的师幼互动中的教师言语的分析 | 第27-31页 |
| ·教学活动 | 第28-30页 |
| ·游戏活动 | 第30页 |
| ·生活活动 | 第30-31页 |
| ·不同发起者的师幼互动中的教师言语的分析 | 第31-33页 |
| ·教师发起的师幼互动中的教师言语 | 第32-33页 |
| ·幼儿发起的师幼互动中的教师言语 | 第33页 |
| ·结论 | 第33-35页 |
| 第4章 对师幼互动中教师言语的案例分析 | 第35-40页 |
| 第5章 对师幼互动中教师言语困境的探讨 | 第40-49页 |
| ·师幼互动中教师言语困境 | 第40-45页 |
| ·师幼之间缺少对话,教师话语霸权 | 第40页 |
| ·教师言语内容缺乏情感性,具有浓厚的事务性 | 第40-42页 |
| ·言语理解重符应轻生成 | 第42-43页 |
| ·师幼互动中教师言语的高控制性 | 第43-44页 |
| ·教师言语具有差异性 | 第44页 |
| ·教师言语“失范”问题 | 第44-45页 |
| ·对师幼互动中教师言语困境产生因素的分析 | 第45-49页 |
| ·传统文化的影响 | 第45-46页 |
| ·幼儿园作为教育机构职能的规定性 | 第46页 |
| ·教育者自身素质的制约 | 第46-49页 |
| 第6章 对师幼互动中教师言语的思考 | 第49-54页 |
| ·建构对话精神,走出教师言语困境 | 第49-51页 |
| ·对话是一种民主、平等、自由的氛围 | 第49-50页 |
| ·对话是一种‘生成 | 第50-51页 |
| ·‘情感’是对话的灵魂 | 第51页 |
| ·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师言语水平 | 第51-52页 |
| ·减轻教师负担,为对话创设自由空间 | 第52-53页 |
| ·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为师幼对话提供制度保障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附录一:师幼互动中教师言语观察记录表 | 第57页 |
| 附录二:师幼互动中教师言语观察分析量表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