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论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的适用困境及前景--从比较刑事司法功能角度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导言第10-11页
第一章 恢复性司法概述第11-15页
 第一节 发展脉络第11-14页
  一、理念的缘起与发展第11-13页
  二、在全球范围内的司法实践第13-14页
 第二节 刑事司法理念的变化第14-15页
  一、传统理念:“报复性正义”的特征情况第14页
  二、现代理念:“恢复性正义”的特征情况第14-15页
  三、理念的转化:由报复性向恢复性的过渡第15页
第二章 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的适用困境第15-31页
 第一节 制度困境第17-20页
  一、恢复性司法的适用条件缺乏正当性根据第17页
  二、自身定位不明确第17-18页
  三、缺乏中立的主持者居间协调第18-19页
  四、缺乏相关健全的国家补偿制度第19页
  五、社区矫正制度尚不完备第19-20页
  六、监督保障制度恢复性司法协议的履行与监督问题尚待落实第20页
 第二节 理论困境:与“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冲突第20-22页
 第三节 理念困境:报复性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第22-24页
  一、法律文化的本土性障碍第22-23页
  二、国家本位价值观的本土性障碍第23-24页
 第四节 实践困境—以刑事和解为例第24-31页
  一、一个真实案例引发的思考第24-25页
  二、实践中的试点第25-26页
  三、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26-30页
  四、评析第30-31页
第三章 我国与西方刑事司法功能的比较第31-45页
 第一节 我国与西方刑事司法传统的比较第32-35页
  一、国家产生的不同途径第32页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第32-33页
  三、社会结构第33页
  四、经济条件第33页
  五、思想条件第33-34页
  六、刑法地位第34-35页
 第二节 对刑事司法传统的改革第35-37页
 第三节 恢复性司法的功能分析第37-45页
  一、与报复性司法功能的比较第37-39页
  二、从被害人角度分析第39-40页
  三、从加害人角度分析第40-45页
第四章 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的适用前景第45-57页
 第一节 应该区别地引入第46-48页
  一、原因第46-47页
  二、范围第47页
  三、阶段第47-48页
 第二节 如何引入第48-57页
  一、发挥传统有利因素—“以和为贵”第48-50页
  二、发挥社会力量民间组织的作用第50-52页
  三、立法上的健全第52-55页
  四、理念培育第55-57页
结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后记第63-64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宪政视野下的检察权研究
下一篇:侦查权监督与制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