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细菌纤维素/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结构性能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3页
   ·前言第13-14页
   ·纤维素第14-18页
     ·纤维素的来源第14页
     ·纤维素的结构第14-17页
     ·纤维素的物理性能与化学性能第17-18页
   ·细菌纤维素第18-27页
     ·细菌纤维素合成路径第18-20页
     ·细菌纤维素生产工艺第20-21页
     ·细菌纤维素的结构与性能第21页
     ·细菌纤维素改性及其复合材料第21-26页
     ·细菌纤维素的应用第26-27页
   ·碳纳米管第27-31页
     ·碳纳米管的结构与修饰第28-29页
     ·碳纳米管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第29-31页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与研究内容第31-33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31-32页
     ·研究内容第32-33页
第二章 细菌纤维素的静态培养第33-56页
   ·前言第33页
   ·实验材料第33-34页
     ·菌种来源第33页
     ·试剂第33-34页
     ·仪器设备第34页
     ·培养基第34页
   ·实验方法第34-36页
     ·菌种的活化第34-35页
     ·培养方法第35页
     ·细菌纤维素的分离与提纯第35页
     ·分析表征第35-36页
   ·结果与讨论第36-54页
     ·细菌纤维素的生长状况第36-37页
     ·细菌纤维素膜的分离与提纯第37-38页
     ·细菌纤维素产量的影响因素第38-41页
     ·细菌纤维素的形态第41-44页
     ·细菌纤维素膜的持水量第44页
     ·细菌纤维素的热性能第44-46页
     ·细菌纤维素的红外光谱分析第46-49页
     ·细菌纤维素的X射线衍射分析第49-51页
     ·细菌纤维素的交叉极化/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分析第51-52页
     ·氢氧化钠对细菌纤维素结构的影响第52-53页
     ·细菌纤维素的力学性能第53-54页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三章 细菌纤维素的摇床培养第56-81页
   ·前言第56页
   ·实验材料第56-57页
     ·菌种来源第56页
     ·试剂第56页
     ·仪器设备第56-57页
     ·培养基第57页
   ·实验方法第57-58页
     ·摇床培养第57页
     ·细菌纤维素的分离与提纯第57页
     ·分析表征第57-58页
   ·结果与讨论第58-80页
     ·培养时间对细菌纤维素产量的影响第58-59页
     ·细菌纤维素的形态第59-66页
     ·细菌纤维素的持水量第66-67页
     ·细菌纤维素的示差扫描量热法分析第67-69页
     ·细菌纤维素的红外光谱分析第69-74页
     ·细菌纤维素的X射线衍射分析第74-77页
     ·细菌纤维素的交叉极化/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分析第77-80页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四章 原位合成细菌纤维素/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第81-110页
   ·前言第81页
   ·实验材料第81-82页
     ·试剂第81-82页
     ·仪器设备第82页
   ·实验方法第82-84页
     ·静态培养法第82页
     ·摇床培养法第82-83页
     ·分析表征第83-84页
   ·结果与讨论第84-108页
     ·碳纳米管的表面修饰第84-85页
     ·细菌纤维素的生长状况第85-86页
     ·原位合成细菌纤维素的形态第86-90页
     ·复合材料的扫描电镜分析第90-94页
     ·复合材料的原子力显微镜分析第94-96页
     ·复合材料的红外光谱分析第96-100页
     ·复合材料的X射线衍射分析第100-103页
     ·复合材料的交叉极化/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分析第103-106页
     ·复合材料中碳纳米管的含量分析第106-107页
     ·复合材料的热失重分析第107-108页
   ·本章小结第108-110页
第五章 打浆法和浸泡法制备细菌纤维素纤维/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第110-129页
   ·前言第110-111页
   ·实验材料第111页
     ·试剂第111页
     ·仪器设备第111页
   ·实验方法第111-113页
     ·静态浸泡法第111页
     ·打浆成膜法第111-112页
     ·分析表征第112-113页
   ·结果与讨论第113-128页
     ·复合材料的扫描电镜分析第113-118页
     ·复合材料的原子力显微镜分析第118-119页
     ·复合材料的热失重分析第119-121页
     ·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分析第121-123页
     ·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与拉伸模量第123-125页
     ·复合材料的电导率第125-128页
   ·本章小结第128-129页
第六章 总结第129-132页
   ·本文主要结论第129-130页
   ·本文的研究特色与创新点第130-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43页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3-144页
致谢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独立董事特质对公司绩效的有效性研究
下一篇:网络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量化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