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2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极限状态和概率极限状态法 | 第17-24页 |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极限状态 | 第17-18页 |
·结构的荷载效用分析 | 第18页 |
·概率极限状态法 | 第18-23页 |
·设计表达式 | 第23-24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7页 |
2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试验研究 | 第27-96页 |
·试验设计 | 第27-37页 |
·试验目的 | 第27页 |
·试验仪器 | 第27页 |
·整架试验方案设计 | 第27-37页 |
·节点试验方案设计 | 第37页 |
·试验注意事项 | 第37页 |
·试验项目的预分析 | 第37-39页 |
·预分析工作的重要作用 | 第38页 |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预分析结果 | 第38-39页 |
·整架试验现象与结果分析 | 第39-66页 |
·工况1(无剪刀撑) | 第39-43页 |
·工况2(仅横向端部有剪刀撑) | 第43-47页 |
·工况3-1(考虑对接扣件四周设置剪刀撑的工况) | 第47-52页 |
·工况3-2(四周都有剪刀撑) | 第52-57页 |
·工况4(在工况3的基础上将步距改为1148mm) | 第57-61页 |
·工况5(在工况4的基础上将纵距改为900mm) | 第61-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整架实验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66-94页 |
·变形分析 | 第66-70页 |
·立杆轴力分析 | 第70-85页 |
·横杆应力分析 | 第85-91页 |
·剪刀撑应力分析 | 第91-93页 |
·小结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
3 高大模板扣件式结构体系分析 | 第96-111页 |
·连接节点半刚性的特点 | 第96-97页 |
·水平杆与立杆连接节点性能试验研究 | 第97-98页 |
·半刚性连接数值模型 | 第98-102页 |
·半刚性高大模板扣件式结构单元刚度的推导 | 第102-105页 |
·杆端弯矩与节点位移的关系 | 第102-103页 |
·杆端扭矩与节点位移的关系 | 第103页 |
·杆端轴向力与节点位移的关系 | 第103页 |
·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 | 第103-104页 |
·半刚性连接杆件的非节点荷载处理 | 第104-105页 |
·节点的半刚性对高支模的稳定承载力的有限元分析 | 第105-107页 |
·基本假定 | 第105-106页 |
·模型建立与计算 | 第106页 |
·节点的半刚性和架体的二阶效应对稳定承载力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小结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1页 |
4 高大模板扣件式结构体系稳定性理论 | 第111-136页 |
·压杆稳定的概念 | 第111-112页 |
·轴心受压杆件极限承载力的欧拉公式 | 第112-114页 |
·受压杆件端部固定条件与计算长度 | 第114-115页 |
·初始几何缺陷对轴心受压构件的影响 | 第115-120页 |
·初弯曲对轴心受压构件的影响 | 第115-118页 |
·初偏心对轴心受压构件的影响 | 第118-120页 |
·基于有侧移框架柱理论的计算长度系数修正法 | 第120-127页 |
·基本假定 | 第120-121页 |
·计算长度系数的确定 | 第121-123页 |
·考虑节点半刚性的计算长度系数修正法 | 第123-124页 |
·程序编制及计算长度系数μ的确定 | 第124-127页 |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假想水平力设计法 | 第127-132页 |
·钢结构三种设计分析方法 | 第127-129页 |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假想水平力的取值 | 第129-131页 |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立杆的稳定计算 | 第131-132页 |
·作用于高支模体系上的荷载及其荷载组合研究 | 第132-134页 |
·荷载分类 | 第132-133页 |
·荷载效应组合 | 第13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36页 |
5 构造因素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稳定承载力的影响 | 第136-154页 |
·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136-137页 |
·ANSYS程序简介 | 第136-137页 |
·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ANSYS软件分析高支模架体的基本过程 | 第137页 |
·扫地杆的设置对高支模稳定承载力的影响研究 | 第137-140页 |
·有限元模型的选取与建立 | 第138页 |
·计算分析 | 第138-139页 |
·小结 | 第139-140页 |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长度A值对高支模稳定承载力的影响研究 | 第140-141页 |
·有限元模型的选取与建立 | 第140页 |
·计算分析 | 第140-141页 |
·小结 | 第141页 |
·搭设高度对架体稳定承载力的影响 | 第141-142页 |
·有限元模型的选取与建立 | 第141-142页 |
·计算分析 | 第142页 |
·小结 | 第142页 |
·剪刀撑(水平和垂直)的设置对高支模稳定承载力的影响研究 | 第142-146页 |
·水平剪刀撑的设置对高支模稳定承载力的影响的研究 | 第143-145页 |
·竖直剪刀撑的设置对高支模稳定承载力的影响的研究 | 第145-146页 |
·纵横距的设置对高支模稳定承载力的影响研究 | 第146-149页 |
·有限元模型的选取与建立 | 第147页 |
·计算分析 | 第147-149页 |
·小结 | 第149页 |
·搭设步距的设置对高支模稳定承载力的影响研究 | 第149-151页 |
·有限元模型的选取与建立 | 第149-150页 |
·计算分析 | 第150-151页 |
·小结 | 第151页 |
·跨数对高支模稳定承载力影响的研究 | 第151-153页 |
·有限元模型的选取与建立 | 第151页 |
·计算分析 | 第151-152页 |
·小结 | 第152-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5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54-157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54-155页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55页 |
·研究展望 | 第155-157页 |
致谢 | 第157-15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58-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