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

企业在不确定性环境下的容忍性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第10-12页
   ·企业容忍性的相关理论依据第12-16页
     ·超优势竞争理论第12-13页
     ·动态能力理论第13页
     ·变革理论第13页
     ·权变理论第13-14页
     ·企业战略柔性理论第14-15页
     ·对上述理论研究的总结第15-16页
   ·国外对于企业容忍性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论文研究的方法和意义第17-18页
     ·研究方法第17页
     ·研究意义第17-18页
   ·论文研究的思路及框架第18-20页
     ·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第18-19页
     ·论文研究的框架结构第19-20页
第二章 不确定性环境的界定第20-40页
   ·不确定性环境的概念第20页
   ·导致环境产生不确定性的因素第20-26页
     ·愈演愈烈的全球化浪潮第22页
     ·消费需求的个性化趋势第22-23页
     ·技术的快速更新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第23页
     ·行业演变第23-24页
     ·标准的建立和更新第24页
     ·竞争优势趋于动态性和防护机制失灵第24-26页
     ·领先者对市场的左右第26页
   ·不确定性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第26-27页
   ·国内外学者对不确定性环境的研究第27-33页
     ·环境不确定性的来源及研究角度第27-30页
     ·国内外学者对不确定环境的划分第30-33页
   ·本文对不确定环境的划分第33-40页
     ·状态可恢复的不确定性环境第34-35页
     ·状态不可恢复的不确定性环境第35-40页
第三章 基于不确定环境的企业容忍性的相关研究第40-57页
   ·不确定性环境和企业容忍性的关系研究第40页
   ·企业容忍性的概念和内涵第40-41页
     ·企业容忍性的概念第40-41页
     ·企业容忍性的内涵第41页
   ·企业在不确定性环境下的临界点分析第41-46页
     ·企业容忍性和企业临界点的关系第41-42页
     ·计算临界点的方法介绍第42页
     ·突变理论的发展过程第42-44页
     ·突变理论的工作原理第44-46页
   ·预测临界点的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6-51页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46-47页
     ·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7页
     ·关键指标的解释第47-51页
   ·临界点的确定第51-57页
     ·突变模型的选择第51-54页
     ·计算方法第54-55页
     ·临界点预测的解释第55-57页
第四章 企业容忍性的测评第57-70页
   ·企业容忍性的测评模型第57-60页
     ·企业容忍性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57页
     ·企业容忍性评估指标体系的实施功能第57-58页
     ·企业容忍性测评指标的构建第58-60页
   ·企业容忍性测评方法的选择第60-63页
     ·不同测评方法的比较分析第60-62页
     ·层次分析法的思想和原理第62-63页
     ·层次分析法的优缺点第63页
   ·企业容忍性的测评第63-68页
     ·建立模糊性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第63-64页
     ·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构建判断矩阵确立指标权重第64-65页
     ·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第65-67页
     ·计算各层指标的权重第67页
     ·计算综合分值第67-68页
   ·容忍性测评中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第68-69页
     ·企业自身实力条件第68页
     ·企业家个人的容忍性问题第68-69页
     ·企业文化第69页
   ·结论第69-70页
第五章 基于容忍性问题的战略构建第70-75页
   ·容忍性的情景规划第70-71页
   ·容忍性策略的动态可调第71页
   ·容忍性的战略构架第71-72页
   ·容忍性的风险规避第72-73页
   ·容忍性的组织调适第73-75页
第六章 实证研究第75-83页
   ·案例的选取及介绍第75-77页
     ·A公司案例介绍第75-76页
     ·B公司案例介绍第76-77页
     ·对两个案例的分析比较第77页
   ·对案例选取公司的容忍性测评第77-82页
     ·建立A公司和B公司容忍性测评指标体系第78页
     ·构造判断矩阵,确定指标权重第78-80页
     ·利用专家打分法建立被评价企业的标准化分值第80-81页
     ·计算综合分值第81-82页
   ·总结第82-83页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前景展望第83-85页
   ·研究结论第83页
   ·研究的不足之处第83-84页
   ·前景展望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1页
附录A第91-92页
附录B 调查问卷第92-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动态薪酬的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研究--以A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