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序言 | 第9-10页 |
一、请托概念及类型 | 第10-12页 |
(一)请托行为的概念 | 第10页 |
(二)请托行为的类型 | 第10-12页 |
二、请托纠纷案件裁判引出的问题 | 第12-18页 |
(一)典型案例介绍 | 第12-15页 |
1.典型案例主要事实部分 | 第13页 |
2.法院裁判结果 | 第13-15页 |
(二)司法裁判显示的法律问题 | 第15-16页 |
(三)完善并统一请托行为司法裁判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6-18页 |
1.完善并统一请托行为司法裁判标准的必要性 | 第16-17页 |
2.完善并统一请托行为司法裁判标准的可行性 | 第17-18页 |
三、请托行为法律性质的不同认定 | 第18-21页 |
(一)认定为借款行为 | 第18页 |
(二)认定为居间行为 | 第18-19页 |
(三)认定为不当得利 | 第19-20页 |
(四)认定为委托行为 | 第20-21页 |
四、请托行为法律效力 | 第21-27页 |
(一)评价请托行为法律效力的路径 | 第21-23页 |
1.主体方面 | 第21-22页 |
2.标的物方面 | 第22页 |
3.标的方面 | 第22页 |
4.民事实体法方面 | 第22-23页 |
(二)引入违反公序良俗的评价标准 | 第23-25页 |
(三)请托行为类型化的效力评价 | 第25-27页 |
五、请托行为裁判的应然路径 | 第27-35页 |
(一)当前司法裁判的主要类型及评价 | 第27-31页 |
1.裁定驳回起诉 | 第27-28页 |
2.依据自然之债判决 | 第28-29页 |
3.依据不当得利判决 | 第29页 |
4.依据不法原因给付判决 | 第29-31页 |
(二)应然路径 | 第31-35页 |
1.裁判依照不法原因给付驳回请求的建议 | 第31-32页 |
2.构建公法上的收缴制度 | 第32-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