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蒸汽动力工程论文--蒸汽锅炉论文--运行论文--炉灰、炉渣的清除论文

生物质燃烧过程积灰形成机理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1章 引言第11-24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研究现状第12-21页
     ·燃烧中成灰物质的转化过程第12-18页
     ·积灰的化学组成和形貌第18-20页
     ·积灰形成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第20-21页
     ·现有研究总结和本文思路第21页
   ·本论文研究内容第21-24页
第2章 实验系统和分析方法第24-43页
   ·实验系统概述第24-29页
     ·一维炉系统第24-26页
     ·燃料输送系统第26-28页
     ·溶液喷射雾化系统第28-29页
   ·工况条件确定第29-33页
     ·温度场的确定第29-30页
     ·燃尽率和回收率第30-33页
     ·实验工况分析第33页
   ·采样系统和样品分析第33-37页
     ·取样口的选择第34页
     ·积灰采样系统第34-37页
     ·采样方法第37页
     ·样品分析方法第37页
   ·积灰样品固化分析第37-41页
     ·固化剂的选用第38页
     ·真空固化系统第38-40页
     ·固化后试样的处理第40-41页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3章 燃料特性及成灰元素赋存特征第43-58页
   ·燃料的选取和制备第43-44页
     ·生物质燃料的选取和制备第43页
     ·煤的选取和制备第43-44页
   ·燃料性质第44-48页
     ·粒径分布第44-45页
     ·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第45-47页
     ·燃料中成灰物质的含量第47-48页
   ·燃料中成灰元素的赋存特征第48-56页
     ·成灰元素赋存特征对积灰的影响第48-50页
     ·化学分馏方法第50-52页
     ·难熔元素Si、Al 赋存特征第52-53页
     ·碱性元素K、Na、Ca、Mg 赋存特征第53-54页
     ·非金属元素P、S、Cl 赋存特征第54-55页
     ·其它元素Fe 赋存特征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4章 生物质燃烧积灰实验研究第58-83页
   ·本章引言第58-60页
   ·采样管表面温度对积灰的影响第60-72页
     ·积灰量第60-61页
     ·采集效率第61-62页
     ·撞击效率第62-66页
     ·捕集效率第66-67页
     ·积灰的形貌第67-70页
     ·元素组成第70-72页
   ·积灰随时间的变化第72-80页
     ·积灰量和平均积灰速度第72-73页
     ·采集效率第73-75页
     ·积灰的形貌第75-78页
     ·元素组成第78-80页
   ·积灰形成过程及控制机制第80-81页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5章 烟气中钾浓度对积灰的影响第83-104页
   ·本章引言第83-84页
   ·控制烟气中钾浓度的方法第84-86页
   ·积灰量和采集效率第86-88页
   ·撞击效率和捕集效率第88-89页
   ·烟气中钾浓度和捕集效率的相关性第89-90页
   ·积灰的形貌第90-95页
   ·元素组成第95-96页
   ·积灰的微观形貌第96-99页
   ·积灰的结构和元素分布第99-101页
   ·钾的转化途径和沉积机理第101-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第6章 混烧积灰实验研究第104-134页
   ·本章引言第104-106页
   ·实验实施第106-109页
     ·混烧实验的工况条件第106页
     ·两种煤的矿物成分及灰熔融性第106-108页
     ·混合燃料的制备第108-109页
     ·混合燃料的性质第109页
   ·积灰量与采集效率第109-111页
     ·木质燃料与煤混烧第109-110页
     ·草本燃料与煤混烧第110-111页
   ·撞击效率第111-112页
   ·捕集效率第112-113页
   ·积灰的形貌第113-118页
     ·木质燃料与煤混烧第113-115页
     ·草本燃料与煤混烧第115-118页
   ·积灰的元素组成第118-125页
     ·积灰中元素的含量第118-120页
     ·积灰中元素的富集第120-125页
   ·积灰的微观形貌第125-131页
     ·生物质与兖矿混烧第125-128页
     ·生物质与汶南混烧第128-131页
   ·混烧积灰的结构和元素分布第131-132页
   ·本章小结第132-134页
第7章 结论第134-138页
   ·本文研究总结第134-137页
   ·下一步研究的建议第137-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8页
致谢第148-149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49-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汽油品质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下一篇:换热器及散热通道网络热性能的火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