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论文的篇章结构 | 第15-18页 |
第二章 相关技术 | 第18-28页 |
·软件度量技术综述 | 第18-21页 |
·发展背景 | 第18-19页 |
·基本理论 | 第19-20页 |
·度量模型 | 第20-21页 |
·程序切片技术综述 | 第21-24页 |
·发展背景 | 第21-23页 |
·分类 | 第23页 |
·未来发展方向 | 第23-24页 |
·无定型程序切片 | 第24-27页 |
·基本概念 | 第24-25页 |
·主要原理 | 第25-26页 |
·未来发展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面向对象的程序切片技术 | 第28-34页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 第28-30页 |
·基本概念 | 第28-29页 |
·基本特征 | 第29-30页 |
·研究现状 | 第30-33页 |
·系统依赖图和面向对象的系统依赖图 | 第31-32页 |
·基于OOSDG的切片构造算法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一种新型耦合和内聚度量 | 第34-44页 |
·在度量中引入程序切片技术 | 第34-38页 |
·设计流程 | 第34-36页 |
·度量方法 | 第36-38页 |
·耦合度量 | 第38-40页 |
·属性之间的耦合度 | 第39页 |
·不同类中方法间的耦合度 | 第39-40页 |
·不同类间的耦合度 | 第40页 |
·内聚度量 | 第40-42页 |
·属性间内聚度 | 第41页 |
·方法间内聚度 | 第41-42页 |
·方法与属性间内聚度 | 第42页 |
·小结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内聚度量方法的优良性检验 | 第44-50页 |
·优良的内聚度度量准则 | 第44页 |
·性质1和性质2的推理 | 第44-45页 |
·性质3的推理 | 第45-47页 |
·Cohesion(V_V)和Cohesion(M_M)单调 | 第45-46页 |
·Cohesion(M_V)单调 | 第46-47页 |
·性质4的推理 | 第47-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六章 实验验证 | 第50-62页 |
·实验准备 | 第50页 |
·实验设计 | 第50-61页 |
·说明性实验 | 第50-52页 |
·对比性实验 | 第52-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71页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