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质权公示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应收账款质押的定位 | 第11-17页 |
一、应收账款作为权利质权标的合理性 | 第11-14页 |
(一) 应收账款的性质及特点 | 第11页 |
(二) 应收账款作为权利质权标的合理性 | 第11-12页 |
(三) 应收账款质权的独立性 | 第12-14页 |
二、应收账款质权归入物权法的依据和意义 | 第14-17页 |
第二章 我国应收账款质权公示的缺陷 | 第17-22页 |
一、应收账款质权公示的必要性 | 第17-18页 |
二、我国应收账款质权公示的不足 | 第18-22页 |
第三章 应收账款质权的公示方法 | 第22-27页 |
一、物权公示方法概说 | 第22-24页 |
(一) 物权公示方法的特点 | 第22页 |
(二) 物权公示方法的梳理 | 第22-23页 |
(三) 物权公示方法的选择 | 第23-24页 |
二、应收账款质权的公示方法 | 第24-27页 |
第四章 应收账款质权公示的效力 | 第27-31页 |
一、物权公示的效力 | 第27-29页 |
(一) 公示形成力与对抗力之比较 | 第27-28页 |
(二) 物权公示的公信力 | 第28-29页 |
二、应收账款质权公示的效力 | 第29-31页 |
(一) 占有的效力 | 第29-30页 |
(二) 登记的效力 | 第30-31页 |
第五章 我国应收账款质权公示的完善 | 第31-38页 |
一、我国应收账款质权公示的完善 | 第31-34页 |
(一) 登记的效力确定 | 第31-32页 |
(二) 登记机关调整 | 第32页 |
(三) 登记内容简化 | 第32-33页 |
(四) 登记程序的完善 | 第33页 |
(五) 登记审查形式的明确 | 第33-34页 |
二、我国立法体系上对登记效力进行完善 | 第34-38页 |
(一) 物权法中登记的效力模式 | 第34-35页 |
(二) 物权法中登记的效力模式的矫正 | 第35-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