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侵害他人债权救济路径探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引言第11-14页
第一章 第三人妨碍债权的典型类型分析第14-23页
 一、因第三人的过错行为致使债务人不能履行给付义务第14-15页
  (一) 概念界定第14-16页
  (二) 典型案例第16-17页
  (三) 案例分析第17页
  (四) 救济路径探究第17-15页
 二、第三人善意情况下的一物二卖第15-18页
  (一) 概念界定第15-16页
  (二) 典型案例第16-17页
  (三) 案例分析第17页
  (四) 救济路径探究第17-18页
 三、引诱违约第18-19页
  (一) 概念界定第18页
  (二) 典型案例第18页
  (三) 案例分析第18-19页
  (四) 救济路径探究第19页
 四、第三人主观故意阻止债务履行第19-20页
  (一) 概念界定第19页
  (二) 典型案例第19-20页
  (三) 案例分析第20页
  (四) 救济路径探究第20页
 五、第三人与债务人合谋妨害债权实现第20-21页
  (一) 概念界定第20页
  (二) 典型案例第20-21页
  (三) 案例分析第21页
  (四) 救济路径探究第21页
 六、综合分析第21-23页
第二章 恶意侵害债权救济的可能性理论分析第23-31页
 一、债权能否成为侵权对象的理论分歧第23-24页
  (一) 否定说第23页
  (二) 肯定说第23-24页
 二、债权的性质第24-26页
  (一) 债权的概念第24-25页
  (二) 债权的相对性第25-26页
 三、债权可以成为侵权客体第26-29页
  (一) 债权的相对性原则并不构成债权成为侵权客体的障碍第26-28页
  (二) 债权的不可侵性与债权的相对性并不矛盾第28-29页
  (三) 恶意情况下债权不受“社会典型公开性”的影响第29页
  (四) 债权本身具有财产的内容第29页
  (五) 债权主要是期待利益,也可以被侵犯第29页
 四、我国关于是否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存在分歧第29-31页
  (一) 支持者主要考虑新建制度的价值意义第29-30页
  (二) 反对者主要考虑新建制度对已有法律的冲击和救济的效率第30-31页
第三章 建立恶意侵害债权制度立法成本分析第31-34页
 一、立法的成本与效益第31-32页
  (一) 立法要兼顾公正与效益两大价值目标第31-32页
  (二) 立法的实际成本不能回避第32页
 二、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在成本与效益上不可行第32-34页
第四章 各国(地区)立法例的考察第34-38页
 一、英美法系第34-35页
 二、大陆法系第35-37页
  (一) 法国法第35页
  (二) 德国法第35-36页
  (三) 台湾地区第36-37页
 三、两大法系并未系统的建立侵害债权制度第37-38页
第五章 我国现有保护债权的规定第38-41页
 一、《民法通则》的规定第38页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第38-39页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的规定第39页
 四、司法解释的规定第39-41页
第六章 恶意侵害债权之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的定位与救济第41-47页
 一、第三人单独恶意侵害债权第41-42页
  (一) 类型特征第41页
  (二) 责任定位第41-42页
 二、第三人与债务人恶意串通侵害债权第42-45页
  (一) 类型特征第42页
  (二) 责任定位第42-45页
 三、救济路径与立法建议第45-47页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区分所有建筑物相邻关系研究
下一篇:应收账款质权公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