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物权请求权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 第12-17页 |
一、物权请求权制度的历史渊源 | 第12-13页 |
(一) 物件返还诉和所有权保全之诉 | 第12页 |
(二) 役权确认之诉 | 第12-13页 |
(三) 永佃诉权 | 第13页 |
二、物权请求权制度的建立 | 第13-14页 |
(一) 法国的物权请求权制度 | 第13-14页 |
(二) 德国的物权请求权制度 | 第14页 |
三、其他国家关于物权请求权的规定 | 第14-15页 |
(一) 日本的物权请求权制度 | 第14-15页 |
(二) 瑞士的物权请求权制度 | 第15页 |
四、我国的物权请求权制度发展 | 第15-16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物权请求权的概念和性质 | 第17-22页 |
一、物权请求权的概念 | 第17-19页 |
(一) 关于物权请求权的名称问题 | 第17页 |
(二) 物权请求权的概念 | 第17-19页 |
二、物权请求权的性质 | 第19-21页 |
(一) 学界的观点 | 第19-20页 |
(二) 物权请求权的性质 | 第20-21页 |
三、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物权请求权的类型 | 第22-28页 |
一、按其保护的内容分类 | 第22页 |
(一) 基于所有权的物权请求权 | 第22页 |
(二) 基于他物权的物权请求权 | 第22页 |
(三) 基于占有的物权请求权 | 第22页 |
二、按行使方式分类 | 第22-27页 |
(一) 关于此种分类的争议和对各个观点的分析 | 第22-26页 |
(二) 具体类型分述 | 第26-27页 |
三、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物权请求权与消灭时效 | 第28-32页 |
一、相关的学说及争议 | 第28-29页 |
二、物权请求权不应罹于消灭时效 | 第29-31页 |
三、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五章 物权请求权在物权法中的适用 | 第32-45页 |
一、基于所有权的物权请求权 | 第32-39页 |
(一) 所有物返还请求权 | 第32-37页 |
(二) 所有权妨害排除请求权 | 第37-38页 |
(三) 所有权妨害防止请求权 | 第38-39页 |
二、基于他物权的物权请求权 | 第39-43页 |
(一) 他物权人也应享有物权请求权 | 第39-40页 |
(二) 基于用益物权的物权请求权 | 第40-42页 |
(三) 基于担保物权的物权请求权 | 第42-43页 |
三、占有保护请求权 | 第43-44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六章 我国物权请求权制度的有关规定及评析 | 第45-47页 |
一、我国现行法律对物权请求权制度的相关规定 | 第45页 |
(一) 物权法的相关规定 | 第45页 |
(二) 民法通则中的相关规定 | 第45页 |
二、对我国物权请求权制度的评析 | 第45-46页 |
(一) 物权请求权的定位问题 | 第45-46页 |
(二) 关于“物权的保护”能否代替“物权请求权”的问题 | 第46页 |
(三) 关于与物权请求权相关联的其他制度问题 | 第46页 |
三、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