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

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研究--以贵州省息烽县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前言第6-7页
一、我国人民调解制度概述第7-17页
 (一)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概念和特征第7-11页
  1. 调解的概念与特征第7-8页
  2. 人民调解的含义与特征第8-10页
  3. 人民调解制度的功能与作用第10-11页
 (二)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第11-17页
  1. 人民调解制度溯源第11-12页
  2. 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历程第12-17页
二、息烽县人民调解实证调查与分析第17-31页
 (一)息烽县人民调解制度运行现状调查第17-22页
  1. 人民调解委员会基本情况第17-19页
  2. 问卷调查情况第19-21页
  3. 社会对人民调解制度的认知度调查第21-22页
 (二)实证分析第22-31页
  1. 人民调解制度的功效第22-23页
  2. 现行人民调解制度存在的不足第23-26页
  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6-31页
三、域外民间调解制度的发展启示第31-35页
 (一)域外民间调解制度发展概况第31-34页
  1. 美国第31页
  2. 日本第31-32页
  3. 德国第32页
  4. 挪威第32-33页
  5. 我国台湾地区第33-34页
 (二) 启示第34-35页
四、改革和完善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构想第35-47页
 (一)改革和完善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可行性第35-40页
  1. 理论基础第35-37页
  2. 政策支持第37-39页
  3. 制度空间第39-40页
 (二)改革和完善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具体措施第40-47页
  1. 提高人民调解队伍的整体素质第40-41页
  2. 扩大人民调解的业务范围第41-42页
  3. 培育新型的人民调解组织第42-43页
  4. 健全人民调解工作的资金保障机制第43-44页
  5. 加强人民调解制度研究,加快人民调解法立法步伐第44-45页
  6. 树立大调解观念,构建大调解格局第45-47页
结束语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49-51页
附录第51-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司法确定性的寻求--以同案不同判现象为切入点
下一篇:我国弱势群体法律援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