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9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 第11页 |
·黄酮的溶解性 | 第11页 |
·黄酮的酸碱性 | 第11页 |
·黄酮的显色反应 | 第11页 |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水提取法 | 第11页 |
·有机溶剂法 | 第11-12页 |
·碱提取酸沉淀法 | 第12页 |
·超声波法 | 第12页 |
·微波法 | 第12-13页 |
·超临界流体法 | 第13页 |
·酶解法 | 第13页 |
·半仿生提取技术 | 第13-14页 |
·超高压提取法 | 第14页 |
·黄酮类化合物分离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溶剂萃取法 | 第14页 |
·硅胶色谱 | 第14页 |
·聚酰胺色谱 | 第14-15页 |
·葡聚糖凝胶柱色谱 | 第15页 |
·环糊精键合凝胶介质法 | 第15页 |
·大孔树脂法 | 第15页 |
·高速逆流色谱法 | 第15页 |
·模拟移动床色谱法 | 第15-16页 |
·高效制备液相色谱 | 第16页 |
·黄酮类化合物作用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 | 第16页 |
·黄酮类化合物调节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第16页 |
·黄酮类化合物抗癌、防癌作用 | 第16页 |
·黄酮类化合物抗炎、抗免疫及抗衰老作用 | 第16-17页 |
·黄酮类物质的免疫调节作用 | 第17页 |
·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 第17页 |
·抗辐射作用 | 第17页 |
·首乌叶中黄酮成分的研究现状 | 第17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第17-18页 |
·本课题所要攻克的问题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首乌叶黄酮的提取 | 第19-24页 |
·引言 | 第19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9-20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19页 |
·主要化学仪器设备 | 第19-20页 |
·实验方法及结果讨论 | 第20-24页 |
·微波提取首乌叶黄酮 | 第2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0-23页 |
·实验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首乌叶黄酮的分离纯化 | 第24-34页 |
·引言 | 第24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4-25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24页 |
·主要化学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实验方法与结果讨论 | 第25-33页 |
·大孔吸附树脂的选择 | 第25-26页 |
·D101 树脂的吸附与解析条件的选择—动态法 | 第26页 |
·样液的分离与纯化 | 第26-2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3页 |
·实验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首乌叶黄酮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 第34-45页 |
·引言 | 第34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4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4页 |
·主要化学仪器设备 | 第34页 |
·实验方法与结果讨论 | 第34-44页 |
·样品液与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 第34-36页 |
·LC-MS/MS 分析条件 | 第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4页 |
·实验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首乌叶黄酮抗氧化性能及清除自由基能力的研究 | 第45-54页 |
·引言 | 第45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5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45页 |
·主要化学仪器设备 | 第45页 |
·实验方法与结果讨论 | 第45-53页 |
·总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磷钼络合物法 | 第45-46页 |
·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的测定—结晶紫法 | 第46-47页 |
·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的测定—邻苯三酚自氧化动力学方法 | 第47-48页 |
·清除 DPPH 自由基的测定 | 第48页 |
·Fe~(2+)诱发卵黄脂蛋白过不饱和脂肪酸(PUFA)过氧化体系中抗氧化活性(AOA)的测定 | 第48-49页 |
·总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第49页 |
·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 | 第49-50页 |
·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 | 第50-51页 |
·对 DPPH 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第51-52页 |
·对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 | 第52-53页 |
·实验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论文、参加科研情况说明以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